[发明专利]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及其电热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9681.5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7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伟;张乙林;张光兴;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强 |
主分类号: | A47J36/24 | 分类号: | A47J36/24;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四平国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3 | 代理人: | 蔡晓玲 |
地址: | 255300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火型 节能 耐用 电热锅 加热 方法 及其 | ||
1.一种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锅体下面依次用发热盘加热和耐热保温垫隔热,发热盘是通过圆形底罩板制有多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及电热管端头通孔对电热管进行嵌装设置,其特征在于嵌装电热管的所述圆形底罩板为依照锅底模型模压后的锅底贴合型,依照锅底模型进行模压的圆形顶板套配在嵌装电热管的所述圆形底罩板上面,圆形底罩板及其嵌装电热管与圆形顶板之间通过覆铝固定及传热,圆形顶板与锅体下面之间通过螺固紧密贴合或覆铝固定及传热;锅体下面设置用于压固耐热保温垫和设置操控组件及电源插座的托盘筒型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锅体下面设置的圆形底罩板上的内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为环绕两周的螺旋环槽,螺旋环槽嵌装两周螺旋环电热管;第二道及以外的外多道中的至少一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嵌装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其余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嵌装一根开口环形电热管;操控组件和电源插座在托盘筒型底座上相对设置;
每组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用于并联电控正常加热,其中一组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用于并联电控保温加热;或者每根电热管用于分别电控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锅体下面中心设置感温开关器件;
托盘筒型底座上分别设置控制螺旋环电热管和开口圆环形电热管的加热操控开关;托盘筒型底座上分别设置并联控制的每组两根对称半圆弧形电热管的加热操控开关,和托盘筒型底座上设置并联控制的一组两根对称半圆弧形电热管的保温操控开关;或者第二道及以外的外多道中的一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嵌装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托盘筒型底座上分别设置分别控制的每根半圆弧形电热管的加热操控开关,并且两根半圆弧形电热管分别位于操控组件侧和电源插座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托盘筒型底座上部是圆环形托盘向上制有周围边,圆环形托盘上面以及周围边内周设置热辐射反射膜用于防止热辐射散热和屏蔽电磁辐射;或者托盘筒型底座上部是圆环形托盘向上制有周围边,圆环形托盘上面以及周围边内周设置热辐射反射膜用于防止热辐射散热和屏蔽电磁辐射和托盘筒型底座下部是圆筒座,圆筒座下端设置圆盘底座,圆盘底座上表面以及圆筒座内周设置热辐射反射膜用于防止热辐射散热和屏蔽电磁辐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嵌装电热管的圆形底罩板制有多个螺杆通孔,依照锅底模型进行模压的圆形顶板上同样制有所述多个螺杆通孔;锅体外侧设置一对铰接提手。
6.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多火型节能耐用电热锅加热方法的电热锅,锅体下面依次设置发热盘和耐热保温垫,发热盘是圆形底罩板制有多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及制有电热管端头通孔,其特征在于嵌装电热管的所述圆形底罩板为依照锅底模型模压后的锅底贴合型,依照锅底模型进行模压的圆形顶板套配在嵌装电热管的所述圆形底罩板上面,圆形底罩板及其嵌装电热管与圆形顶板之间通过覆铝固定及传热,圆形顶板与锅体下面之间通过螺固紧密贴合或覆铝固定及传热;锅体下面设置用于压固耐热保温垫和设置操控组件及电源插座的托盘筒型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热锅,其特征在于锅体下面设置的圆形底罩板上的内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为环绕两周的螺旋环槽,螺旋环槽嵌装两周螺旋环电热管;第二道及以外的外多道中的至少一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嵌装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其余道环形电热管嵌装槽嵌装一根开口环形电热管;操控组件和电源插座在托盘筒型底座上相对设置;
每组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用于并联电控正常加热,其中一组两根对称的半圆弧形电热管用于并联电控保温加热;或者每根电热管用于分别电控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强,未经李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96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