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化-碳化耦合制度养护的钢渣基透水砖的制备工艺及钢渣基碳化透水砖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9468.4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房延凤;王凇宁;王庆贺;张玉琢;王彦钦;姚淑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4;C04B38/00;B28B3/00;B28B11/2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邓大为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化 碳化 耦合 制度 养护 钢渣 透水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钢渣建材资源化利用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CO2进行水化‑碳化耦合制度养护的钢渣基透水砖及其制备工艺。选取合适的液固比将粗骨料与水混合均匀,再加入胶凝材、水和固碳增强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在20‑25℃、相对湿度约95%的条件下养护4‑10小时后脱模即可得到钢渣透水砖半成品,将钢渣透水砖半成品在20‑25℃,相对湿度小于75%的条件下养护12‑18小时后置于碳化反应釜中进行碳化养护2‑8小时,即可到钢渣基碳化透水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提高钢渣的固碳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钢渣透水砖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能够促进钢渣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渣建材资源化利用及碳捕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化-碳化耦合制度养护的钢渣基透水砖的制备工艺及利用该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钢渣基碳化透水砖。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粗钢产量达18.64亿吨,同比降低0.9%。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10.53亿吨,同比增长5.2%。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工业废弃物,每生产1t粗钢约产生150-200kg的钢渣,由于钢渣含铁量较高,水化活性高的矿物(如C3S,C2S)含量较低,游离氧化钙和游离的氧化镁含量较多,使得钢渣制品易产生滞后的水化反应生成体积膨胀的Ca(OH)2和Mg(OH)2从而严重影响耐久性。由于钢渣自身体积安定性不良,水化活性较低,重金属离子含量高,碱度过大等缺点限制了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未处理的钢渣被运出后堆弃,严重浪费大面积土地,钢渣中重金属离子溶出会污染生态环境,钢渣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导致上述问题越来越明显,为此探索钢渣资源化再利用的新方法迫在眉睫。
根据IPCC发布的特别报告,全球温度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升高了约1.0℃,相应的大气中的CO2浓度从280ppm增长到了约415ppm(2021年11月数据),增加了近48.2%。为应对全球变暖给世界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近零碳排放。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钢铁行业、建筑材料行业等能源消耗型行业都面临着进一步压缩低效产能或产业机构改革的要求。
透水砖、透水混凝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公园道路,市政广场,小区道路等承载要求不高的轻交通路面,具有透气、透水的特点,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由于透水砖的孔隙率较大,力学性能和透水性的优化及平衡是较难控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化-碳化耦合制度养护的钢渣基透水砖及其制备工艺,可实现在满足高透水率的情况下提高钢渣基透水砖的力学性能,同时能够固化二氧化碳,使其形成稳定的碳酸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实现钢渣的建材资源化利用,解决钢渣透水砖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满足高透水率的情况下提高钢渣基透水砖的力学性能,同时固化二氧化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化-碳化耦合制度养护的钢渣基透水砖的制备工艺选取合适的液固比将粗骨料(钢渣和石子)与水混合均匀,再加入胶凝材料(水泥和钢渣粉)、水和固碳增强剂,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在20-25℃,相对湿度不小于95%的条件下养护4-10小时后脱模即可得到钢渣透水砖半成品,将钢渣透水砖半成品在20-25℃,相对湿度小于75%的条件下养护12-18小时后置于碳化反应釜中进行碳化养护2-8小时,即可到钢渣基碳化透水砖。
优选地,所述粗骨料粒径为2.63mm~10mm,钢渣所占粗骨料的比例为50-100wt.%;所述合适的液固比为0.05-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94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净无水乙醇制备用蒸发设备
- 下一篇:金属为主的复合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