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19236.9 | 申请日: | 202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9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勇;焦延涛;裴亮;简祎;陈虹宏;张帆;杨斐;陈紫涵;许泽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18 | 分类号: | B60H1/18;B60H1/00;B60K13/04;B60P3/00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刘颍阁 |
地址: | 450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气 保温 车载 相变 蓄热 供热 系统 | ||
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包括汽车、设置在汽车上的相变蓄热装置以及尾气保温装置;相变蓄热装置的外周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与相变蓄热装置间形成隔热腔;尾气保温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第一排气管道以及第二排气管道;尾气输送管道内依次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将尾气吸入尾气输送管道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尾气输送管道开合,尾气输送管道朝向汽车尾气排放管道的端部的外周设有导流罩;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均用于将保温层内的尾气排出,第一排气管道内设有安全阀,第二排气管道内依次设有第二风机和第二控制阀。本发明能够减少相变蓄热供热车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蓄热装置保温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能源供给与使用间存在的协调性问题越来越大。而且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废热和余热未能够有效的利用而浪费掉。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工厂内产生的大量的余热和废热进行收集,再通过管道将余热和废热输入相变蓄热供热车内的相变蓄热装置内,经由相变蓄热供热车运输至需要供热的用户。相变蓄热供热车内的相变蓄热装置在运输过程中能对废热和余热达到保温的作用,从而实现废热和余热的有效利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心的相变蓄热供热车会产生以下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相变蓄热供热车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几度甚至十几度的热量损失,这些热量的散失影响了相变蓄热供热车输入至需要供热用户内的供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能够减少相变蓄热供热车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包括汽车、设置在汽车上的相变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保温装置;
相变蓄热装置的外周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与相变蓄热装置间形成隔热腔;
尾气保温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保温层外周上供尾气排出的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尾气输送管道用于将尾气输送至保温层内,尾气输送管道内依次设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将尾气吸入尾气输送管道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尾气输送管道开合,尾气输送管道朝向汽车尾气排放管道的端部的外周设有导流罩;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均用于将保温层内的尾气排出,第一排气管道内设有安全阀,第二排气管道内依次设有第二风机和第二控制阀。
作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保温层内设有用于监测保温层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保温层与相变蓄装置间设有用于增加尾气在保温层内停留时间的螺旋形的隔板。
作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尾气输送管道上远离导流罩的一端穿过保温层至隔板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的进一步优化:第一排气管道和第二排气管道均设置在保温层的外侧。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一种利用尾气保温的车载相变蓄热供热系统,包括相变蓄热装置、设置在相变蓄热外周的保温层以及尾气保温装置。保温层的设置能够与相变蓄热装置间形成一个隔热腔,增加了相变蓄热装置整体的保温效果,减少了相变蓄热装置的热量的散失。
本发明中的尾气保温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和设置在保温层上的第一输气管道和第二输气管道。尾气输送管道能够将汽车产生的尾气输送至隔热腔内对相变蓄热装置进行保温,增加相变蓄热装置的保温效果。
本发明中的尾气输送管道朝向汽车的尾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上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与尾气排放管道间具有尾气正常排出的间隙,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汽车尾气的正常排放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9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影视编导器材维修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工程管理用桩孔深度孔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