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客倒乘梯行为的判断方法及电梯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16845.9 | 申请日: | 202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4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3/00;B66B3/02;B66B1/06;B66B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郭立 |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乘客 倒乘梯 行为 判断 方法 电梯 控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客倒乘梯行为的判断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电梯的运行方向信息及乘客信息;步骤S2,根据运行方向信息确定电梯的第一楼层;步骤S3,分析乘客信息,判断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是否在电梯停靠在第一楼层期间全部离开电梯轿厢,若是则进入步骤S4,否则结束;步骤S4,判定倒乘梯判断条件中的第一判断条件成立;步骤S5,判断是否倒乘梯判断条件中的所有判断条件均成立,若是则判断结果为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结束,否则判断结果为不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结束。本发明的判断方法能够简单、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判断乘客倒乘梯行为的判断方法以及一种电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客流繁忙时段,在建筑物非终端层的楼层等候乘坐电梯的乘客,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场景:等候了很长时间,但电梯每次经过时都会因为电梯已经满载而直接通过从而不能乘坐电梯,或者虽然未满载但电梯已经非常拥挤而难以进入电梯,如此多次都不能顺利乘梯。为了尽快乘上电梯,不少乘客会采取所谓的“倒乘梯”,即先乘入沿乘客期望的出行方向相反方向运行的电梯轿厢,从而电梯在到达本次运行过程的终点而改变方向后,再沿其期望的出行方向移动,从而缩短其等候乘梯时间、尽快到达其目的楼层。但乘客的这种“倒乘梯”行为,会严重降低电梯的整体运行效率、损害其他乘客的正常乘坐电梯权益。因此有必要判断电梯轿厢中是否存在这种乘客“倒乘梯”行为,并在判定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后通过对电梯进行适当控制来有效解决乘客因满载或进行拥挤而导致的长时间不能乘入电梯这一问题。
针对上述乘客“倒乘梯”行为,授权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11591846B)提出:基于电梯运行方向改变前、后的轿厢内图像识别结果判断电梯运行方向改变前、后轿厢内是否存在相同乘客,并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存在“倒乘梯”乘客。该方案存在如下缺点:
1)至少需要采集两次轿厢内图像(电梯运行方向改变前、后);
2)需要进行两次图像识别,且需要针对每位乘客实施图像识别,信息处理负荷大;
3)对于识别结果,仅是通过简单比较确定是否有相同乘客,并未对识别结果进行充分利用,即付出了很大代价后仅是简单利用,付出极大而所得相对少的多;
4)不能区分乘客的反向乘梯是主观故意的“倒乘梯”行为还是因疏忽等原因进入非目标电梯轿厢而导致的无意行为,因此其对倒乘梯的识别存在很大的误判概率。
因此,如何简单、可靠地判断出电梯轿厢内是否存在“倒乘梯”行为就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乘客倒乘梯行为的判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处理负荷大、可能误判等缺点,简单、可靠地判断出电梯轿厢内是否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乘客倒乘梯行为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电梯的运行方向信息以及乘客信息;
步骤S2,根据所述运行方向信息确定电梯的第一楼层;
步骤S3,分析所述乘客信息,判断电梯从第二楼层运行至第一楼层过程中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是否在电梯停靠在所述第一楼层期间全部离开电梯轿厢,若是则进入步骤S4,否则结束;步骤S4,进一步判定倒乘梯判断条件中的第一判断条件成立,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
至少存在一位乘客在电梯沿改变前的运行方向运行至所述第一楼层前进入电梯轿厢,且未在所述第一楼层离开电梯轿厢;
步骤S5,判断是否所述倒乘梯判断条件中的所有判断条件均成立,若是则所述判断方法的判断结果为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结束,否则所述判断方法的判断结果为不存在乘客倒乘梯行为,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168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