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04150.9 | 申请日: | 202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7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孙振刚;闫国琦;莫嘉嗣;黄金耀;林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247 | 分类号: | A01D46/247;A01D46/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橘红 采收 一体化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该装置中果实收集开口大小可通过第一切割杆、第二切割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组成的四边形折叠收纳口来调节,还带有柔性可伸缩网兜,网兜可随着伸缩杆长度的变化而自动调节。本发明的操作杆可伸缩,轻简便于携带,操作灵活简便,结构简单,成本低,采收不损伤果实,柔性网兜可随主杆长度变化而相应做出伸缩性的变化,化橘红的采收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化橘红主要产自广东省化州市,地处丘陵地带,绝大部分的化橘红生产基地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会将化橘红的种植地选择在山地。化橘红不同于水果,但其在外观、硬度等方面跟水果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目前国内还没有适用于采摘化橘红且受众度较高的机械。我国的水果机械采收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机械推摇式、机械撞击式、气力振摇式和切割式;但这些方式不仅会损伤化橘红果实,而且会对化橘红树产生一定的伤害,影响来年产量,并且在收集化橘红时也需投入一定的劳动力,效率不高。可见,参照水果采收的方式对化橘红实现机械采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丘陵山地不同于平原的地势是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化州市的化橘红基地大多分布在坡度大、地块小而散的丘陵山地,导致全机械化装置无法高效地进行化橘红采摘,机械的研发严重受制于地理环境。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使用机械辅助采收的方式实现化橘红的采收,是更为有效的方式。专利CN111670685A利用了虹膜机构,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但此结构导致果实的茎难以被切断,并且不能同时对果实进行收集,采摘效率低。专利CN108684311A、CN211531872U、CN214430265U、CN214430265U等有切割与收集装置,但是收集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收集装置功能较为简单,只是水果空中采摘后的收集存储,防止水果从高空掉落受损,当要把采摘后水果放置到地面时,还需要操作采摘杆,降低采摘杆收集水果部位的高度,方便水果可以从收集装置中取出;(2)有些收集装置采用不可伸缩的网兜固定在采摘杆上来运送水果,但由于网兜不能随着采摘杆长度的调节而自动调节,在调节采摘杆长度后会出现严重形变影响到果实的运送效果,需要通过手工来调节网兜的位置。由于现有的水果采摘装置并没有进行采摘与收集放置一体化设计,空中采摘之后还要耗费时间操控装置去放置果实,导致采收效率偏低。因此,研发一种既容易切割化橘红果实的茎、又可以同时收集化橘红果实的采收装置是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和方法,容易切割化橘红果实的茎,操作杆可伸缩,果实收集开口可调节,带有柔性可伸缩网兜,操作方便,采摘效率高,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化橘红采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化橘红采收一体化装置,第一切割杆1和第二切割杆22相铰接;第一切割杆1和第二切割杆22的侧边开有通槽,用于放置刀片2;第一切割杆1与第一支撑杆3相铰接,第二切割杆22与第二支撑杆4相铰接;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中部开有通孔,分别用于第一支撑杆3与第一传动杆5的前端、第二支撑杆4与第二传动杆6的前端相铰接;第一支撑杆3的后端、第二支撑杆4的后端与主杆7的前端在主杆7的前通孔处通过销轴14相铰接;拉伸弹簧16的一端与销轴14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17的前端相连接,用于实现能量的转换;第一传动杆5的后端、第二传动杆6的后端通过销轴18和主杆7、连接器17在主杆7的后通槽处形成滑槽结构;连接器17的后端通过圆柱销20与第一传动片21相连接,实现运动的同步。圆柱销15和销轴14相连接,圆柱销19和销轴18相连接,以保证铰链的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41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