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03235.5 | 申请日: | 2022-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5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袁泽龙;侯朝睿;杨林;漆中华;何传燕;贺江华;王伟年;孙新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00;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王会改 |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四氟乙烯 高压 导线 绝缘 耐压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调压绝缘测试装置、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温度低气压试验箱;调压绝缘测试装置的输出端与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连接,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被灌封在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内;调压绝缘测试装置用于提供测试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所需要的电压;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用于灌封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温度低气压试验箱用于为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提供不同的温度环境。本发明能准确和有效地测量灌封后的包覆套管的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的耐压值,通过耐压值对应不同高压参数条件下的高压电源中具体应用,为设计小型化高压电源内部灌封后的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的耐压值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导线的耐压绝缘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以其较好的绝缘性、较优的耐温性和较高的可靠性多应用于高压电源中器件互联。然而在高压电源灌封后,易发生四氟乙烯导线与灌封胶不粘接而爬电打火的现象,目前业内尚无较好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同时,采用四氟乙烯导线在高压电源中灌封后的耐压数值未知。为阻断爬电路径,提升耐压效果,提出一种采用在四氟乙烯导线间隔一段距离加装绝缘套管的方法,对于加装套管的四氟乙烯导线灌封后对阻断爬电的效果及耐压大小的判定方法和具体耐压数值大小进行了探究。
对高压输电线路进行绝缘的方法,国内外学者研究了采用包覆绝缘护套的方式进行绝缘,陈杰[1]等人采用绝缘包覆方式研究了对500kV输电线路导线与杆塔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绝缘护套包覆导线及金具措施可有效提高输电线路导线与杆塔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梅红伟[2]等人进行了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的研究,杨庆[3]等人进行了高海拔地区500kV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与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研究,彭永晶[4]等人进行了输电线路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压输电线路上,在小型化高压电源中尚无应用。同时,对包覆绝缘护套材料进行绝缘的方式通常集中在研究包覆绝缘材料的自身电气强度试验上,对绝缘护套包覆导线后整体电气强度研究工作未见报道。
以下给出检索的相关文献:
[1]陈杰,刘洋,周立,周志成,梅红伟,谢天喜.绝缘护套包覆对500kV输电线路导线与杆塔间空气间隙击穿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5(07);
[2]梅红伟,陈金君,彭功茂,等.复合绝缘子高压端输电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31(1):109-116;
[3]杨庆,董岳,叶轩,等.高海拔地区500kV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与并联间隙的绝缘配合[J].高电压技术,2013,39(2):407-414;
[4]彭永晶,蓝磊,文习山,吴杨,王羽,李少东.输电线路导线安装绝缘护套的研究[J].电瓷避雷器,2018(01)。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当前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灌封后爬电以及经过耐压处理后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耐压数值测试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绝缘耐压测试装置,包括调压绝缘测试装置、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温度低气压试验箱;所述调压绝缘测试装置的输出端与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连接,所述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被灌封在所述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内;
所述调压绝缘测试装置用于提供测试所述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所需要的电压;
所述高压导线试验灌封体用于灌封所述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
所述温度低气压试验箱用于为所述被测聚四氟乙烯高压导线提供不同的温度环境。
可选的,所述调压绝缘测试装置包括高压发生器、测量回路、探头和示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03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肝素酶III
- 下一篇:一种餐厅用服务机器人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