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阀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7550.3 | 申请日: | 202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芬;蔡辰;张小涛;欧宗味;代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阀及车辆,包括阀芯和阀套,阀芯包括高压油段和低压油段,高压油段包括第一进油部和第一泄油部,第一进油部包括第一环槽以及进油槽,进油槽前端与第一环槽连通;第一泄油部包括第二环槽以及第一平面,第一平面后部与第二环槽连通;低压油段包括第二进油部和第二泄油部;阀套沿第一环槽周向设置多个第一进油孔,沿第二环槽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出油孔,阀套与高压油段对应的位置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三个过孔,至少三个过孔分别对应控制不同器件的功能且至少三个过孔在阀套轴向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错开;阀套与低压油段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其集成多功能于一体,减少阀的数量,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控制器件,具体涉及旋转阀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变速器湿式离合器的不断应用,需要采用润滑油驱动离合器的通断、换挡机构的换挡操作以及离合器的冷却。所以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的精度对离合器的通断、换挡及离合器的冷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为了实现对离合、换挡、冷却用润滑油的流量和压力的精确控制,变速器中需要布置大量的控制阀:包括用于控制通往离合器油路的通断、用于控制换挡杆的运动方向以及用于控制离合器冷却的阀。而目前为止,离合器的控制阀、换挡杆位置控制阀以及离合器冷却控制阀均采用独立的控制阀,导致液压阀的数量多,使得阀的成本高,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阀及车辆,其集成多个功能于一体,减少阀的数量,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本发明所述的旋转阀,包括阀芯和阀套,所述阀芯位于阀套的阀套内孔内,在旋转式驱动单元的驱动下,阀芯相对阀套作旋转运动,所述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油段和低压油段,所述高压油段包括第一进油部和第一泄油部,所述第一进油部包括设于高压油段外壁前端的第一环槽以及沿高压油段外壁轴向设置的进油槽,所述进油槽前端与第一环槽连通;所述第一泄油部包括设于高压油段外壁后端的第二环槽以及沿高压油段外壁轴向设置的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后部与第二环槽连通;所述低压油段包括第二进油部和第二泄油部,所述第二进油部为径向贯穿低压油段的通孔,所述第二泄油部为沿低压油段外壁轴向设置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后端贯穿低压油段后端与旋转阀外部连通;所述阀套沿第一环槽周向设置多个第一进油孔,阀套沿第二环槽周向设置多个第一出油孔,所述阀套与高压油段对应的位置由前至后依次设有至少三个过孔,所述至少三个过孔分别对应控制不同器件的功能且至少三个过孔在阀套轴向方向上的投影相互错开;所述阀套与低压油段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以阀套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平面边沿与过孔对应的位置设有泄油槽,所述泄油槽与第一平面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油槽的数量为两个,沿阀芯水平中分面上、下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沿阀芯竖直中分面左、右对称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油部横截面呈条形,所述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的数量均为两个,当转动阀芯至第二进油部两端开口分别与第二进油孔和第二出油孔对齐时,阀套外的低压润滑油通过第二进油孔流入阀芯的第二进油部中,再流经第二进油部,从阀套的第二出油孔流向离合器待冷却位置。
进一步,所述阀芯前端设有与旋转式驱动单元连接的安装部。
进一步,所述过孔由前至后依次为离合器过孔、第一挡位挂入过孔、第一挡位挂出过孔、第二挡位挂入过孔和第二挡位挂出过孔;所述离合器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离合器过孔位于阀套的同一横断面上且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挡位挂入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挡位挂入过孔位于阀套的同一横断面上且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挡位挂出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挡位挂出过孔位于阀套的同一横断面上且对称布置;所述第二挡位挂入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挡位挂入过孔位于阀套的同一横断面上且对称布置;所述第二挡位挂出过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挡位挂出过孔位于阀套的同一横断面上且对称布置。
进一步,所述进油槽内设有连接进油槽两个槽壁的加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7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