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流阻高均匀性水套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8864.0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3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翀;杨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14;F02F1/4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流阻高 均匀 性水套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流阻高均匀性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缸体进水口、第一缸体出水口和多条缸体横流流道,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气缸体的排气侧,第一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气缸体的进气侧,多条缸体横流流道均自气缸体的排气侧起、分别经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两侧后延伸至气缸体的进气侧;缸盖水套上设置有缸盖进水口、缸盖出水口和多条缸盖横流流道,缸盖进水口与第一缸体出水口连通,缸盖进水口设置在气缸盖的排气侧,缸盖出水口设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多条缸盖横流流道均自气缸盖的排气侧起、分别经过气缸盖的多个鼻梁区域后延伸至气缸盖的进气侧。本发明能够有效的降低流阻,能够保证各缸温度的均匀性,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低流阻高均匀性水套结构。
背景技术
日益严苛的油耗及排放法规,促使主机厂开发更加高效和节能的动力总成,同时顾客对油耗、乘员舱舒适性要求也日趋更高,因此对动力总成热管理的需求也更加精细化,将热管理系统从满足可靠性功能需求,升级到覆盖客户和性能需求,并向智能化转变,实现按需冷却。其中电子水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智能热管理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其成本较高,同时也需要降低功耗,对水套的流阻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水套在保证低流阻的前提下还具有优秀的冷却能力,保证各缸温度可控且均匀。
如图1所示,现有的水套结构包括缸体水套101和缸盖水套102,水套入口103受限于机械泵的布置,水套入口103一般置于前端轮系处,缸体水套出口104和缸盖水套出口105置于发动机后端,形成由发动机前端向发动机后端的纵向流动,在各缸之间形成串联的流动形式,因此流阻较大;且因为鼻梁区、缸体缸间的冷却需要进排气侧的横向流动才能保证有效冷却,纵向流动由于其流动原理本身就难以实现鼻梁区和缸体缸间的横向流动,往往通过增加进气侧和排气侧的压差来实现,所以又进一步增加了整个水套的流动阻力;由于现有的水套结构采用串联的方式,冷却液从第一缸流向最后一缸时,冷却液吸热后温度逐渐升高,各缸温度的均匀性更加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流阻高均匀性水套结构,以降低水套结构的流阻,保证各缸温度的均匀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低流阻高均匀性水套结构,包括:
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缸体进水口、第一缸体出水口和多条缸体横流流道,所述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气缸体的排气侧,所述第一缸体出水口设置在气缸体的进气侧,多条所述缸体横流流道均自气缸体的排气侧起、分别经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两侧后延伸至气缸体的进气侧,多条所述缸体横流流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缸体进水口相连通,多条所述缸体横流流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缸体出水口相连通;
缸盖水套,所述缸盖水套上设置有缸盖进水口、缸盖出水口和多条缸盖横流流道,所述缸盖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缸体出水口连通,所述缸盖进水口设置在气缸盖的排气侧,所述缸盖出水口设置在气缸盖的进气侧,多条所述缸盖横流流道均自气缸盖的排气侧起、分别经过气缸盖的多个鼻梁区域后延伸至气缸盖的进气侧,多条所述缸盖横流流道的进水端与所述缸盖进水口相连通,多条所述缸盖横流流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缸盖出水口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纵向进水流道,所述纵向进水流道沿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排列方向设置,所述纵向进水流道上设置有多个纵向进水流道出水口,多条所述缸体横流流道的进水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纵向进水流道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纵向进水流道上。
可选的,多个所述纵向进水流道出水口在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排列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与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位置对应设置。
可选的,在气缸体的多个气缸的排列方向上看,所述缸体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纵向进水流道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8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