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52105.3 | 申请日: | 2022-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张晓梅;庹呈杰;陈剑虹;秦杰琛;黄之镨;韩峻;司禹;陈蕾;黎晓菊;张冰;张科涛;许小蓉;刘朝金;李思恒;许玉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07/60 | 分类号: | C07D307/60;A61P31/04;A61P31/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曹卫良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脂肪 内酯 制备 方法 抗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6β位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以二萜成分滇姜花素A为原料,经酰化反应得到的化合物A2~A18;A2~A18在光敏剂的作用下,经过光敏氧化反应后,再通过色谱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到产物化合物B2~B18、C2~C18;所得产物B2~B18、C2~C18经过抗菌活性测试,验证其对病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生物感染一直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抗生素类药物的出现,是药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人类不合理活动,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和病原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原有抗生素的疗效大幅降低,目前抗生素从开始应用于临床至耐药菌株出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耐药性病原微生物的出现,是微生物在抗菌素作用的“选择压力”下形成复杂防御机制导致的结果。针对不同的抗菌素能产生不同的耐药机制,它们常常具有耐多种抗生素(即多重耐药性)的特点;多重耐药性病原菌越来越多且其致病性和致死率越来越高;
WHO针对抗生素研发不足、耐药性增强带来的危机发出了警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获批的新抗生素数量一直在下降;一方面是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另一方面是获批的新抗生素越来越少,如果再不采取适当的对策,今后将无药可用。所以,开发化学结构独特、对抗耐药菌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感染药物是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
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之一,由天然产物衍生和发展而来的药物在各种类型药物的来源中依旧处于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地位,也是创新药物研究获得原始性思想的重要源泉。因此,从植物药中寻找抗菌成分或衍生物(特别是抗耐药菌株的化学成分),逐渐成为抗菌药物的研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姜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丰富,化合物结构类型繁多,是天然化学成分的“聚宝盆”。国内外学者已从姜科植物中发现了很多抗菌活性成分。发明人长期从事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研究工作,已从姜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一些抗菌活性成分;并以姜科二萜为原料,制备了大量具有抗菌活性的二萜衍生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具体为:在姜科二萜成分滇姜花素A的C-6β位上引入脂肪酰氧基后,再经光敏氧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二萜内酯衍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二萜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以为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来源。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C-6β位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C-13~C-16位为不饱和内酯环,C-16位为羰基、C-15位有羟基取代,且C-6β位具有脂肪酰氧基取代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2)C-13~C-16为不饱和内酯环,C-15位为羰基、C-16位有羟基取代,且C-6β位具有脂肪酰氧基取代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脂肪链的二萜内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二萜成分滇姜花素A,加入脂肪酰氯(滇姜花素A与脂肪酰氯的摩尔比为1:1~1:20),常温或者加热下反应;TLC检测直至反应基本完全;
S2:向S1中的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水溶液(碳酸钠与脂肪酰氯的摩尔比为1:1~4:1),搅拌1~2h至过量的酰氯水解完全;之后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收集合并乙酸乙酯层;乙酸乙酯层再用蒸馏水洗一次,并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10~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未经云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2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