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MI-BP-CC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147192.3 申请日: 2022-02-17
公开(公告)号: CN114437013A 公开(公告)日: 2022-05-06
发明(设计)人: 霍方俊;吴迎春;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11/82 分类号: C07D311/82;C09K11/06;G01N21/64
代理公司: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代理人: 张福增
地址: 030006 山***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香豆素 吡喃鎓盐 衍生物 mi bp cc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MI‑BP‑CC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所述衍生物MI‑BP‑CC的中文名称为:4‑((4‑氯‑7‑(二乙氨基)‑2‑氧代‑2H‑色烯‑3‑基)‑6‑(二乙氨基)‑1,2,3,4‑四氢黄嘌呤高氯酸铬;英文名称为4‑((4‑chloro‑7‑(diethylamino)‑2‑oxo‑2H‑chromen‑3‑yl)methylene)‑6‑(diethylamino)‑1,2,3,4‑(tetrah ydroxanthylium)chromenylium perchlorate。所述衍生物MI‑BP‑CC作为荧光探针,在不同比例甘油/乙醇(v/v)溶液中,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实现对微量粘度的特异性检测。该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和粘度检测,具体属于一种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MI-BP-CC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检测粘度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粘度作为细胞微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控制细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质量和信号的传递、蛋白质聚集、膜融合、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粘度与许多细胞功能障碍和某些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的发生有关。线粒体作为最复杂的亚细胞细胞器之一,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参与细胞生长、凋亡、分化等多种生理过程,实现对细胞功能的调节。一般而言,线粒体的数量取决于细胞的代谢水平。然而,线粒体代谢能力与改变粘度有很大关系。一旦线粒体功能丧失和突变会引起粘度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如帕金森病、糖尿病、衰老、心脏病和脂肪肝等。因此,设计并开发一种可同时检测线粒体中黏度变化的荧光传感器是迫切需要的。

近年来,一些适用于宏观流体的常规粘度计(例如:落球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和旋转粘度计)不能用于监测细胞微环境中的粘度变化。然而,小分子荧光探针具有由于其操作简便、实时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监测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的有力工具。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设计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具有低细胞毒性的荧光探针用于区分检测线粒体粘度水平变化,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MI-BP-CC及其合成方法和在检测粘度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衍生物MI-BP-CC,所述衍生物MI-BP-CC的中文名称为:4-((4-氯-7-(二乙氨基)-2-氧代-2H-色烯-3-基)-6-(二乙氨基)-1,2,3,4-四氢黄嘌呤高氯酸铬;英文名称为4-((4-chloro-7-(diethylamino)-2-oxo-2H-chromen-3-yl)methylene)-6-(diethylamino)-1,2,3,4-(tetrahydroxanthylium)chromenyliumperchlorate,其结构式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香豆素-苯并吡喃鎓盐MI-BP-CC的合成方法,步骤如下:

(1)向丙二酸二苯酯的甲苯溶液中加入3-N,N-二乙基氨基苯酚。将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6-8个小时;反应完成后,将滤饼过滤洗涤。将产物在真空下干燥得到浅黄色固体,即4-羟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其中丙二酸二苯酯和3-N,N-二乙基氨基苯酚的摩尔比为1:1;

(2)在氮气氛围下,将DMF于20-50℃下滴加到POCl3中,搅拌约20-40分钟,得到红色溶液;然后将4-羟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溶于DMF中,然后滴加到上述溶液中,得到红色的悬浮液;将混合物在55~65℃下搅拌10~14个小时后倒入冰水中,调节pH以获得大量沉淀;过滤洗涤,干燥重结晶,得到4-氯-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醛;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4-羟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的摩尔比为3:3: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7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