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系统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47001.3 | 申请日: | 2022-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9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建南 |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文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00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自助 充电 异常 监控 系统 装置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器、储存器和主控模块三大模块;
其中显示器内包含CPU、开关量输入接口两大模块;
显示器可对外界设备的电量输入情况进行显示;
CPU对外界设备的电量运算和充电系统的自动运行进行执行;
开关量输入接口对于外接口设备进行控制,根据外接口设备的电量型号进行识别,当有一接口的输出量过大时,另一接口的输出量就会减小;
其中储存器内包含调节器和接口三两大模块;
储存器分为信息储存和电量储存,其中信息储存包括电量储存,对于外界汽车插接口进行电量识别储存,从而对于输入的电量在开始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加满后信息储存自动满格进行下一步操作;
调节器是在接收到电量充满后的信息提醒后自动对该接口进行调节断开;
接口三可针对输送量较大的设备进行充电;
其中主控模块内包含告警输出接口、网络接口、接口一、接口二四个模块;
主控模块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对各个模块的数据采集以及控制;
告警输出接口等到电量等数据超出一定程度范围内后会自动识别断开,识别危险后自动触及报警模式;
网络接口、接口一、接口二识别较小输出电量,对于较大电量被暂用后,可暂时借助较小接口电量的使用,随后再进行调换。
2.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采用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系统,包括插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架机构(1)的内部包括活动轴(111)、弹力索(112)和插接罩(113),所述活动轴(111)的侧壁贯穿连接于弹力索(112),所述弹力索(112)的顶部贯穿连接于插接罩(113)的内部底侧壁,所述插架机构(1)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活动筒(2),所述活动筒(2)的底侧壁处贯穿连接有插锥机构(3),所述插锥机构(3)的内部包括合并盖(301)、支杆(302)、弹力架(303)、活动架(304)和支架(305),所述合并盖(301)的内侧壁贯穿连接有支杆(302),所述支杆(302)的侧壁贯穿连接有弹力架(303),所述弹力架(303)的侧壁顶端贯穿连接有支架(305),所述支架(305)的顶端贯穿连接于活动架(304)的侧壁处,所述插锥机构(3)的底侧壁处贯穿连接有活动条(4),所述活动条(4)的侧壁处贯穿连接有穿插机构(5),所述穿插机构(5)的内部包括收拢管(511)、弹力块(512)和活动页(513),所述弹力块(512)的侧壁贯穿连接于收拢管(511)的内侧壁处,所述活动页(513)的侧壁贯穿连接于弹力块(512)的内侧壁处,所述活动条(4)的底侧贯穿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的顶侧壁设置有栅网层(7),所述支撑座(6)的内部贯穿连接有弹力条(8),所述弹力条(8)的顶侧壁处贯穿连接有切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索(112)、插接罩(113)的外侧壁处贯穿连接于活动筒(2)的内侧壁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5)的侧壁滑动连接于合并盖(301)的侧壁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架(304)的底侧壁位于合并盖(30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板(9)的顶端活动卡接于栅网层(7)的内侧壁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网层(7)的外侧壁底端和支撑座(6)的内部顶端贯穿连接并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助充电异常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条(4)的底侧活动连接于栅网层(7)的顶侧壁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建南,未经郭建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70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