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8523.7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8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佃洲;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昌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21;B21C33/02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钱卫国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宽微 通道 挤压 模具 | ||
1.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形出件(1),进压口件(2),所述进压口件(2)与成形出件(1)连接,所述成形出件(1)、进压口件(2)内部之间设置聚延出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延出件(14)顶部端设置有间隔排列的成型脚(18),所述相邻的两个成型脚(18)之间下侧设置有入料口(20),所述成型脚(18)的厚度小于聚延出件(14)的厚度,所述聚延出件(14)与成型脚(18)之间设置有缓冲坡度(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压口件(2)包括:进口环(6)、分解环(10),所述进口环(6)内设置有圆台形状的进口(3),所述分解环(10)内设置有缓压出口(13),所述缓压出口(13)上部为圆形状且下部为椭圆形状,所述进口(3)与缓压出口(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环(6)与分解环(10)连接部设置有横穿的卡固口(4),所述卡固口(4)上下设置有对称的分解块(9),所述每个分解块(9)设置有分解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口(4)内设置有卡固件(5),所述卡固件(5)包括:三角体块(21)、长方体块(31)、固体口块(32),所述长方体块(31)设置在三角体块(21)、固体口块(32)之间,所述长方体块(31)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口(22),所述固体口块(32)由内向外设置有滑入口(23),所述滑入口(23)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圆环孔区、三角孔区、长方体口区,所述圆环孔区、三角孔区、长方体口区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出件(1)一侧面中间部设置有出件口(7),所述成形出件(1)另一侧面设置有环形料口(26),所述环形料口(26)与缓压出口(13)相同,所述出件口(7)是长方形状且面积小于缓压出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件口(7)中间部设置有成形插口(24),所述成形插口(24)一端设置有凹口,所述成形插口(24)内端设置有缓冲边部(28),所述缓冲边部(28)与设有的缓冲坡度(19)间隔,所述成形插口(24)外端设置有空刀口(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延出件(14)顶部端插入在成形插口(24)中心部且聚延出件(14)外圈壁与成形插口(24)内圈壁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延出件(14)底部纵向插入卡固口(4)内,在所述聚延出件(14)底部端设置有三角体(15),所述三角体(15)与聚延出件(14)之间还设置有滑体(16),所述卡固件(5)横向插入卡固口(4),所述三角体(15)滑入在卡固件(5)的三角孔区内,所述滑体(16)滑入在滑入口(23)内。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宽微通道挤压模具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后的金属材料通过挤压先进入进压口件(2),通过进口(3)进入分解环(10)内,再进入缓压出口(13)进入成形出件(1)内,使进压口件(2)、成形出件(1)充满加热后金属软体,当金属软体再经过缓冲坡度(19)、缓冲边部(28)、入料口(20)后,由聚延出件(14)外圈壁与成形插口(24)内圈壁之间的间隔及排列的成型脚(18)之间的间隔被挤出沿着空刀口(29)冷却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昌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昌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85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雷达水位计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