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舱门控制设备、飞机及舱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8011.0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邓杨;毛志鑫;程海龙;王帮亭;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40 | 分类号: | E05F15/40;E05F15/603;E05F15/70;E05F15/71;H02H5/04;H02H7/08;H02H7/085;H02P29/64;H02P25/02;H02P25/16;B64C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汪阮磊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舱门 控制 设备 飞机 方法 | ||
1.一种舱门控制设备,应用于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源接口;
舱门操作模块,所述舱门操作模块包括作动器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作动器用于控制舱门的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作动器的状态控制所述作动器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第二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舱门操作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之间,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舱门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给所述舱门操作模块的作动器供电或断电;
当所述舱门的状态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所述作动器的状态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给所述作动器供电,且控制所述作动器处于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控制设备包括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作动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导通或断开,以实现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所述作动器导通或断开;
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用于接地;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导通或断开,以使所述第一继电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导通或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包括:
第一逻辑门,所述第一逻辑门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和第一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接收开关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接收外部信号,所述开关控制指令包括控制舱门打开或关闭的指令,所述外部信号包括控制舱门上锁或解锁的信号;
第一光耦,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逻辑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光耦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连接;
当所述第一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开关控制指令,且所述第二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外部信号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导通,当第一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开关控制指令,或所述第二接收端未接收到所述外部信号时,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输出第二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断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包括线圈,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线圈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导通或断开,以实现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所述线圈导通或断开;
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用于接地;
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继电器和地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导通或断开,以使所述第二继电器控制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导通或断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包括:
热敏电阻,所述热敏电阻与所述线圈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线圈的温度;
第二光耦,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控制端与所述热敏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光耦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
当所述热敏电阻监测所述线圈的温度未大于温度阈值时,所述第二光耦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导通,当所述热敏电阻监测所述线圈的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所述第二光耦控制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801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