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材漏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9431.2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8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旺;梁毅;郭华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64 | 代理人: | 郭玉静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漏气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漏气检测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前检测头组件和后检测头组件,可以实现对管件的局部与整体检测,这样,在对管件进行检测时,先对管件进行整体检测,检测合格后直接输出管件即可,当检测不合格时,则进一步利用前检测头组件和后检测头组件对管件的局部进行逐段检测,这样便于找出管件的缺陷位置,利用划线设备进行划线或者打标即可,便于对管件的缺陷处进行标记,进而利用对管件的生产设备进行调试与维修,保证生产质量,提高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管材漏气检测装置,涉及管材漏气检测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管材,尤其是用于输送液体、气体的管材来说,一般需要对管材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以便保证管材的气密性与防漏性能。目前的管材漏气检测一般是将管材的两端进行封堵,并在一端向管材内充入一定的气体,然后检测管材内的气体的压力变化情况,如果压力不变则表示管材不存在漏气问题,属于合格产品。然而,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这种方式仅仅能够实现对管材的整体检测,并不能实现对具体泄露位置的检测与确定,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大致泄露位置来返过去对生产设备进行调试或者维修,或者是需要确定具体大致泄露位置来对管材进行重新利用,以便降低生产成本,然而,目前的普通检测装置难以实现对具体大致泄露位置的确定,影响管材的检测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管材漏气检测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管材漏气检测装置,其包括支座、延伸导轨、夹持与封堵机构、管件输送与定位机构、检测机构,其中,所述支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所述延伸导轨,所述支座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所述检测机构,所述延伸导轨上可水平滑动的设置有所述夹持与封堵机构,所述支座的顶部还设置有所述管件输送与定位机构,且所述管件输送与定位机构位于所述检测机构与夹持与封堵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控制器、检测执行臂、前检测头组件和后检测头组件,所述支座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检测控制座,所述检测控制器位于所述检测控制座内,所述检测控制座内设置有可水平调节位置的所述检测执行臂,所述检测执行臂的端部连接所述后检测头组件,所述后检测头组件上朝向所述夹持与封堵机构的一侧连接设置有所述前检测头组件,在对管件进行泄露检测时,所述检测执行臂能够控制所述后检测头组件和前检测头组件伸入待检测的管件内,且所述前检测头组件与所述夹持与封堵机构之间能够构设为管件的整体内腔检测区域,所述后检测头组件和前检测头组件之间能够构设为管件的局部内腔检测区域,以便能够利用所述整体内腔检测区域对管件的整体进行泄露检测,并能够利用所述局部内腔检测区域对管件的轴向方向上的各个段区域进行分段泄露检测。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前检测头组件和后检测头组件之间可调节角度的枢接设置,且所述前检测头组件的外周壁和后检测头组件的外周壁均能够密封的配合于待检测管件的内壁。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夹持与封堵机构包括夹持滑座、夹持盘和密封套,所述夹持滑座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延伸导轨上,所述夹持滑座的朝向所述检测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夹持盘,所述夹持盘的中心设置有能够伸入待检测管件端口内侧的所述密封套。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延伸导轨上设置有所述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夹持滑座,以便利用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夹持滑座在所述延伸导轨上滑动;所述检测控制座内设置有检测线性驱动器,所述检测线性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测执行臂,以便利用所述检测线性驱动器驱动所述检测执行臂移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管件输送与定位机构包括两排导向辊套组,每排所述导向辊套组的各个所述导向辊套沿着所述延伸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待检测的管件定位于两排导向辊套组之间,每个所述导向辊套可转动的套设在竖向杆上,每个所述竖向杆的底部固定在弯折安装杆上,每个弯折安装杆的底部采用扭簧连接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扭簧使得所述导向辊套抵靠在待检测的管件外壁上,每个所述导向辊套可绕其中心竖直轴线在所述竖向杆上自由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未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9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临床内科用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