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主动降噪效果评价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7549.1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0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晨;许震洪;沈东生;陶然;马桂林;雷琴辉;刘俊峰;辛佳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柳虹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主动 效果 评价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设备 | ||
1.一种车辆主动降噪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控制目标车辆未启动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车内的第一目标噪声、第一开始频率、第一截止频率;所述第一目标噪声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主动降噪系统关闭的情况下的车内噪声;所述第一开始频率和所述第一截止频率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娱乐系统输出的扫频声的开始频率和截止频率;
根据所述第一开始频率和第一截止频率,确定第一开始转速和第一截止转速;并确定所述第一开始转速和第一截止转速,与所述第一目标噪声的第一对应关系;
在控制目标车辆启动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车内的第二目标噪声、第二开始频率、第二截止频率;所述第二目标噪声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主动降噪系统开启的情况下的车内噪声;所述第二开始频率和所述第二截止频率为所述目标车辆从第二开始转速提高到第二截止转速时,车载娱乐系统输出的扫频声的开始频率和截止频率;
确定所述第二开始转速和第二截止转速,与所述第二目标噪声的第二对应关系;
利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对所述目标车辆的主动降噪效果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控制目标车辆未启动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车内的第一目标噪声、第一开始频率、第一截止频率,包括:
在控制目标车辆未启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主动降噪系统关闭、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发动机产生N阶噪声时,采集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娱乐系统输出的扫频声的开始频率和截止频率,作为第一开始频率和第一截止频率;所述N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娱乐系统输出的扫频声的频率与所述N阶噪声的频率一致时,利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系统,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车内噪声,作为第一目标噪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开始频率和第一截止频率,确定第一开始转速和第一截止转速;并确定所述第一开始转速和第一截止转速,与所述第一目标噪声的第一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开始频率、第一截止频率以及所述N阶噪声中N的取值,计算第一开始转速和第一截止转速;并在获取到从所述第一开始转速到第一截止转速的过程中第一目标噪声的取值后,确定在此过程中转速的取值与第一目标噪声的取值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控制目标车辆启动时,获取所述目标车辆车内的第二目标噪声、第二开始频率、第二截止频率,包括:
在控制所述目标车辆启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主动降噪系统开启、以及所述目标车辆的发动机产生N阶噪声时,采集所述目标车辆从第二开始转速匀速提高到第二截止转速的过程中,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娱乐系统输出的扫频声的开始频率和截止频率,作为第二开始频率和第二截止频率;所述N为大于0的正整数;
在所述目标车辆从第二开始转速匀速提高到第二截止转速的过程中,利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系统,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车内噪声,作为第二目标噪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开始转速和第二截止转速,与所述第二目标噪声的第二对应关系,包括:
在所述目标车辆从第二开始转速匀速提高到第二截止转速的过程中,利用所述目标车辆的车载麦克风系统,获取车内第二目标噪声的取值后,确定在此过程中转速的取值与第二目标噪声的取值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二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对所述目标车辆的主动降噪效果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计算在预设转速区间内,所述第一目标噪声的取值的第一均方根值;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计算在所述预设转速区间内,所述第二目标噪声的取值的第二均方根值;
计算所述第一均方根与所述第二均方根的差值的绝对值,并根据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对所述目标车辆的主动降噪效果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75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