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4738.3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松青 |
主分类号: | C04B35/14 | 分类号: | C04B35/14;C04B35/622;A24F40/46;C04B3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朱守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孔 陶瓷 雾化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包括将SiO2,Al2O3,Na2CO3,CaCO3粉体以及造孔粉与水混合,并添加粘结剂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造孔粉为石墨,淀粉,塑料颗粒,添加量为粉体总质量的10‑50%,将搅拌的混合浆料取出后,进行均匀烘干,烘干后得到陶瓷干燥体,将烘干后的陶瓷干燥体进行均匀破碎,破碎后的陶瓷干燥体均匀分散,得到陶瓷造粒粉,随后将破碎后得到的陶瓷造粒粉进行干压。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提供了一种陶瓷雾化芯的设计思路,通过控制陶瓷的孔隙率和孔径,并与对应雾化芯的渗油距离进行匹配,极大简化了陶瓷的开发周期,同时稳定了陶瓷的雾化表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电子烟陶瓷雾化芯是电子烟中的核心部件,陶瓷雾化芯主要成分源自于自然界,经过高温烧制,内部形成了很多细小的孔,其平均孔径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这些细小的微孔是陶瓷雾化芯实现稳定导液和锁液功能的关键。由于表面张力和毛细作用,液体可以均匀地渗入雾化芯中,并吸附在雾化芯表面,且多孔陶瓷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同时具有非常好的生物兼容性能,其品质好坏决定了电子烟的雾化表现,其中陶瓷雾化芯的陶瓷基体是陶瓷雾化芯的关键。
目前现有体系中,陶瓷的孔隙率和孔径时材料设计的关键所在,孔隙率太低,渗油不足容易出现糊芯的情况,而孔隙率太高,则容易出现陶瓷锁油能力不足的问题;孔径大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孔径小,神游速度不足的问题,并且目前市面上的雾化芯,针对不同的陶瓷设计,特别是陶瓷渗油距离的不同,调整陶瓷的孔隙率和孔径以匹配对应的雾化芯结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对应的设计思路,往往造成设计的陶瓷孔隙率和孔径不匹配,不仅大大增加了陶瓷开发周期,还影响了产品的良率和制备烟弹抽吸体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多孔陶瓷雾化芯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浆料搅拌
将SiO2,Al2O3,Na2CO3,CaCO3粉体以及造孔粉与水混合,并添加粘结剂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造孔粉为石墨,淀粉,塑料颗粒,添加量为粉体总质量的10-50%;
S2、浆料烘干
将搅拌的混合浆料取出后,进行均匀烘干,烘干后得到陶瓷干燥体:
S3、陶瓷造粒
将烘干后的陶瓷干燥体进行均匀破碎,破碎后的陶瓷干燥体均匀分散,得到陶瓷造粒粉;
S4、陶瓷干压胚体制备
将破碎后得到的陶瓷造粒粉进行干压,进一步得到陶瓷干压坯体;
S5、脱脂烧结
将陶瓷干压坯体进行脱脂烧结,完成脱脂烧结后得到陶瓷基体;
S6、陶瓷雾化芯加工
将陶瓷雾化芯依次进行打磨,丝印和真空烧结,最终得到陶瓷雾化芯。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陶瓷雾化芯的孔隙率和孔径,与渗油距离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式:其中L渗油距离为吸油面和雾化面之间的最小距离,A为常数,取0.4-0.7,μ为烟油25℃时的黏度,r为陶瓷孔径,p为陶瓷孔隙率,ρ为孔径为rρ时的孔数量占比;
S7、成品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松青,未经刘松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4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