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1197.9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9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威;高路房;黄伟冰;林彦好;傅晟;苏木荣;邹晨风;杨明;揭佳明;戴思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进化动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10 | 分类号: | G06V20/10;G06N3/04;G06K9/62;H04L67/1097;G06V10/774;G06V10/8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恒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808 | 代理人: | 邢立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 视觉 识别 生鲜 商品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的方法,包括摄像模组和局域网,摄像模组获取的图片信息,基于强大的AI算法芯片的编译与对比,实现识别功能,同时运用的卷积神经网络、弱监督学习算法、分布式学习架构,在缺乏高质量数据或者无人工标注的情况下,仍然能训练出高性能的深度学习模型,也无需投入昂贵的服务器成本,实现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从而更好地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加流畅、高效、友好的自助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I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如何提高打秤过磅环节在零售交易中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一直是生鲜商超行业普遍的痛点,在此之前,行业内虽然已经在该领域进行了一些技术和产品上的探索,但是始终无法在实际生产销售环境下进行普及性地落地。其主要的难点包括:
1)传统的机器学习建模方式下,往往讲究进行20-30张照片进行繁复的图片数据采集后,商品外观特征保持稳定不变以保证识别效果稳定,而商超和生鲜店进货渠道和理货模式多变,可能在短时间内频繁上新大量商品,已有商品的外观特征和包装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使得传统的采集-建模的工作模式效费比极低,不能适应实际生产环境;
2)其次,传统方案为了保证可供算法运行的算力足够,往往需要在现场部署服务器,或者是需要长时间保持与云端联网,这都不能与商超生鲜店,尤其是下沉市场门店的复杂环境想匹配,会带来额外的设备成本和部署成本。
自2020年以来,生鲜商超行业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更加追求无接触化的购物,如何解决这个技术难点,从而更好地节约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加流畅、高效、友好的自助体验,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的方法,包括摄像模组、局域网,所述摄像模组和所述局域网用于AI视觉识别生鲜商品;
所述摄像模组包括AI算法芯片和高分辨率摄像头,所述高分辨率摄像头与所述AI算法芯片电性相连,所述高分辨率摄像头获取生鲜商品的图片,传送至所述AI算法芯片进行信息处理。
优选地,生鲜商品的图片中的特征信息包括不同形状大小、不同外观、不同颜色深浅、不同光亮度。
优选地,对所述AI算法芯片识别类型进行标签量化管理。
优选地,所述局域网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所述局域网以原始图像作为输入。
优选地,所述AI算法芯片运用弱监督学习算法。
优选地,采用分布式学习架构,所述局域网内若干个摄像模组各自完成识别过程后,将图像上传至所述局域网中储存并共享,丰富所述局域网内的样本数据。
优选地,生鲜商品注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所述高分辨率摄像头获取图片信息;
步骤S12:定义本次识别的注册信息;
步骤S13:图像信息存储在所述局域网内并共享;
步骤S14:结束。
优选地,生鲜商品识别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所述高分辨率摄像头获取图片信息;
步骤S22:图像信息传送至所述AI算法芯片;
步骤S23:所述AI算法芯片提取所述局域网的样品数据,并与本次获取的图像信息做对比;
步骤S24:识别得出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执行步骤S26,若不正确则执行S25;
步骤S25:人工修正结果;
步骤S26:图像信息保存至所述局域网中归类并共享,丰富原有样品数据信息,并输出识别结果;
步骤S27: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进化动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进化动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11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