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逻辑门智能化检测真菌毒素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0566.2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华;潘家峰;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C12Q1/681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齐键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逻辑 智能化 检测 真菌 毒素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逻辑门智能化检测真菌毒素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发夹探针组加热至92~95℃,然后冷却至室温,使其形成发夹结构;(2)将检测样品、形成发夹结构的发夹探针组、酶链和底物链在25±2℃条件下孵育90~95min,检测荧光信号。本发明中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能够准确的智能化检测待测样品中是否含有OTA、AFB1和ZEN,且特异性好,对于其他真菌毒素等类似物均不会产生假阳性。且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100pM,相比于常规的检测技术更加灵敏智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分子逻辑门智能化检测真菌毒素新方法。
背景技术
真菌毒素是由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等真菌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T-2毒素(T-2toxin,T-2)和伏马毒素(fumonisin B1,FB)等。大多数真菌毒素可通过抑制动物体蛋白质和相关酶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损害动物体肝脏、肾脏、神经、造血等组织器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生殖紊乱以及免疫抑制作用;且真菌毒素分布广泛、分子量小、结构以及化学性质一般均匀稳定,即使高温烹饪也无法使其分解。
农产品在被真菌毒素污染后,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真菌毒素。而这些真菌毒素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体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开发出一种智能化检测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含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技术中,用于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较为难以克服的缺陷性,如需要大型仪器检测,从而检测成本高昂,而且这些检测方法受到仪器本身的限制,相对耗时,无法满足其智能化高效检测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分子逻辑门智能化检测真菌毒素新方法,以获得智能化的检测结果,从而切实有效的控制真菌毒素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分子逻辑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该分子逻辑门检测系统基于“OR-AND”和“OR-INHIBIT”级联分子逻辑门实现多种真菌毒素的智能检测,检测效果稳定,检测精度高,检出限低,检测耗时短,具有极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真菌毒素检测试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中含有发夹探针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夹探针组包括发夹探针A、发夹探针B、发夹探针C、发夹探针D、发夹探针E、发夹探针F、发夹探针G和发夹探针H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夹探针组包括发夹探针A、发夹探针B、发夹探针C、发夹探针D、发夹探针E、发夹探针F、发夹探针G和发夹探针H中的至少5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更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夹探针组为发夹探针A、发夹探针B、发夹探针C、发夹探针D、发夹探针E的组合,或发夹探针D、发夹探针E、发夹探针F、发夹探针G和发夹探针H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夹探针A~H的核苷酸序列为:
发夹探针A:
发夹探针B:
发夹探针C:
发夹探针D:5'-GGGGTGTGGGTGGCGTAAAGGGAGCCCATGTATCGAGCTCCCTTTACGCCTGTGT-3'(SEQ ID N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05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