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及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5950.5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俊;唐晓赫;徐达;常青松;袁彪;张威龙;陈柱;杨树国;郭立涛;胡占奎;戎子龙;范硕;张立康;杨俊伟;郭业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38;H01Q1/50;H01L23/6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一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op 射频 天线 封装 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适用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及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该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开设有贯穿基板两侧的通孔;互联导体层,形成于基板两侧,且基板两侧的互联导体层通过通孔互联;组装导体层,形成于互联导体层上,包括安装端和天线端,安装端用于与母板连接;天线柱,形成于天线端上。本申请通过半导体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互联导体层、组装导体层和天线柱,最终立式安装,基板做Z向支撑,机械强度高,中间互联导体层电路耦合匹配、设计灵活,顶部天线金属馈线柱悬置于空气中,带宽、损耗特性好。本申请将微型偶极子天线集成到射频封装上,实现了一种全新的AOP射频天线集成方式。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及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集成电路的发展,包含放大、耦合、滤波、开关、变频等完整功能的射频模块可以集成到一个封装内,实现了微波组件器件化。器件的体积、功率、效率极大提升。从整个微波段拓扑结构上分析,最前端的天线损耗、带宽成为进一步提升收发模块(TR,Transmit and Receive)性能的瓶颈。在毫米波乃至太赫兹相控阵雷达上,因通道间距的限制,天线需集成到微波器件封装上,AOP(Antenna-on-Package)封装射频天线是当下研究的热点。
AOP封装射频天线常规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Ceramic)工艺和高密度互联(HDI,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工艺制备。LTCC工艺通过引入低介、超薄的介电陶瓷和低阻的银导体来降低损耗;HDI通过选择液晶高分子聚合物(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玻璃等低介电芯板来提升性能。多层金属、介质叠加的贴片结构限制了这两类封装射频天线的带宽和损耗,无法满足多频复用TR对天线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及封装结构的制备方法,以实现一种天线AOP集成封装方式,满足多频复用TR对天线的要求。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开设有贯穿基板两侧的通孔;互联导体层,形成于基板两侧,且基板两侧的互联导体层通过通孔互联;组装导体层,形成于互联导体层上,包括安装端和天线端,安装端用于与母板连接;天线柱,形成于天线端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半导体工艺,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互联导体层、组装导体层和天线柱,最终实现了一种全新的AOP射频天线集成方式。这种集成封装方式,适用于多频复用的低损耗宽带天线,其对称布置的偶极子天线可覆盖毫米波段内绝大多数频段,满足了高频、多波束高集成的TR领域对天线的要求。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两侧结构相同,依次为基板、互联导体层、组装导体层和天线柱。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两侧为空气、金属、基板、金属、空气的对称结构,基板两侧的互联导体层可根据需要制作低损耗的微带耦合电路,设计灵活,提升射频天线封装集成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内填充有第一导体,基板两侧的互联导体层通过第一导体互联。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两侧的安装端用于与母板焊盘连接,实现AOP射频天线封装结构与母板的三维立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端作为焊盘,通过焊料与母版焊盘进行焊接,安装端与母版焊盘的XYZ三维尺寸皆可根据应力仿真结果调整,可采用增强设计,提升剪切强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互联导体层的厚度小于组装导体层的厚度。
基于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为无机非金属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9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