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3431.5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任娇艳;储梦;徐鑫;刘国艳;聂仕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1 | 分类号: | C12N5/071;C12N1/20;C12R1/25;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小鼠 组织 通量 细菌 黏附 模型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涉及细菌黏附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细菌菌液准备;2解剖小鼠;3无菌环境取小鼠肠组织;4去除肠组织外部的膜、血管、脂肪;5清洗肠组织;6肠组织分段;7接种细菌菌液;8肠组织与菌液于恒温摇床培养箱中共培养。本发明提供的模型构建方法操作难度低,所需时间短,采用肠组织培养细菌,在短时间内能够真实地模拟体内真实环境,清晰地反映细菌在真实肠组织上的黏附状况,可用于细菌黏附能力评估以及细菌黏附相关食品、保健品及药物的活性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细菌黏附模型构建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的黏附作用有助于其在肠道定植,细菌在肠道内的黏附定植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基础,有益细菌黏附有助于维护肠道正常菌群结构,维持肠黏膜形态与功能的完整性,增强细菌与肠道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定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不同菌种的黏附性差异很大,即使菌种相同,但由于菌株水平上存在差异,其黏附性也不尽相同,细菌的黏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对同一菌株而言,由于选择黏附的肠道位置不同最终黏附结果也可能不同。细菌的黏附能力常作为评价、筛选细菌的重要标准。
当前,对细菌黏附能力评估的模型包括细胞黏附模型、体外黏蛋白黏附模型等。细胞黏附模型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黏附能力评估模型。肠细胞黏附模型目前主要使用到的细胞系有CaCo-2人结肠腺癌细胞、HT-29人结肠癌细胞、IPEC-J2猪小肠细胞等,此模型将人类或动物肠细胞经培养形成单层细胞,以此代表体内肠道环境。但利用肠道上皮细胞或肠道癌细胞研究黏附性并没有涉及到宿主复杂的肠道上皮组织,肠道上皮组织不仅仅包括肠道上皮细胞,还含有黏液层以及黏蛋白,由高度糖基化的黏蛋白构成的黏液层是细菌黏附定植的主要场所,黏蛋白也对细菌黏附有重要影响。因此,仅以肠细胞代表体内肠道环境来研究细菌的黏附很难完全真实有效地评价细菌的黏附作用。
体外黏液黏附模型主要由黏蛋白构成,黏蛋白是黏液的组成成分,黏液覆盖在肠细胞表面形成黏液屏障。黏液屏障将细菌与肠道黏膜隔开,避免细菌直接与肠上皮细胞接触,防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体外黏液黏附模型通过从宿主粪便和肠道中提取的肠黏液蛋白建立体外黏液黏附模型,此模型考虑到了细菌对黏液的黏附,但其忽略了黏蛋白在肠道所处的真实环境,忽略了体内复杂环境下不同肠道微生物对黏蛋白的黏附竞争作用。因此,仅以从粪便或肠道中提取的黏蛋白代表体内肠道环境研究细菌的黏附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任大勇等以乳酸菌的表面疏水性、自聚集能力和与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评价乳酸菌的黏附性,筛选出高黏附性菌株。但疏水性和自聚集能力只能间接反映细菌的黏附,细胞黏附模型也仅以肠细胞代表体内肠道环境来研究细菌的黏附很难完全真实有效地评价细菌的黏附作用(任大勇.益生乳酸杆菌的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
细菌在肠道上的黏附是在体内复杂的环境下发生的,为准确评价细菌的肠道黏附能力,需更真实地模拟体内肠道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使用离体后的肠组织来模拟体内肠道环境,构建了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该模型培养条件简单,实验成本较低,造模时间短,采用小鼠的肠组织,能够更好地模拟体内真实环境,更真实有效地评价细菌的黏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基于小鼠肠组织高通量细菌黏附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细菌菌液准备;
(2)解剖小鼠;
(3)无菌环境取小鼠肠组织;
(4)去除肠组织外部的膜、血管、脂肪;
(5)清洗肠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