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9092.8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碧玉;薛玉红;毛晓雨;谢珍艳;范立富;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建投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景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3 | 代理人: | 王博飞 |
地址: | 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综改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节主肢 连接 耳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塔机标准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焊前准备,使用机械手抓取清理好的连接耳套,并将连接耳套抵触在待焊接的主肢表面待焊接的部位,焊接时使用焊接机器人在连接耳套的两侧同步施焊,S2、定位焊,S3、一次封头焊,S4、打底焊,S5、填充焊,S6、二次封头焊,S7、盖面焊,本发明通过对连接耳套的焊接工艺进行改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尾部弧坑出现流淌、气孔裂纹等缺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塔机标准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
背景技术
塔机标准节是一台塔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整台塔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塔机标准节按照是否可以拆分分为整体式标准节和片式标准节,整体式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是一个重要的连接构件,该连接耳套一般直接焊接在主肢上,传统的焊接方法完成后,焊接弧坑留在连接耳套端部减弱焊缝强度,还会在冷却过程中产生裂纹。且易产生流淌、气孔、焊瘤、等缺陷,影响标准节端面加工精度,影响到连接牢固程度。塔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受交变载荷使小的缺陷被放大到焊缝开裂母材撕裂的情况,同时目前塔机标准节生产多采用自动化焊接,故需要一种适用于焊接机器人的焊接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塔机标准节主肢连接耳套组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焊前准备,使用机械手抓取清理好的连接耳套,并将连接耳套抵触在待焊接的主肢表面待焊接的部位,焊接时使用焊接机器人在连接耳套的两侧同步施焊,下述步骤均为其中一侧的施焊工艺;
S2、定位焊,定位焊点为两个,两个定位焊点分别靠近连接耳套的两端;
S3、一次封头焊,在连接耳套的两端分别进行一次封头焊接,得到两个一次封头焊点,通过S3,在之后打底焊、填充焊的焊接过程中,一次封头焊点可以防止因保证焊接停留时间而产生流淌和焊瘤;
S4、打底焊,从其中一个定位焊点处起焊,焊接方向朝向另一个定位焊点对应的端部;
S5、填充焊,从靠近连接耳套端部的位置处起焊,且填充焊起焊点与打底焊起焊点靠近同一连接耳套端部,焊接方向与步骤S4的焊接方向相同;
S6、二次封头焊,在连接耳套的两端分别进行二次封头焊接,得到两个二次封头焊点,通过S6,在之后盖面焊的焊接过程中,二次封头焊点可以防止因保证焊接停留时间而产生流淌和焊瘤;
S7、盖面焊,从连接耳套的一端起焊,朝向连接耳套的另一端焊接,并在焊接尾部进行收弧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定位焊点的长度为10-15mm,两个定位焊点分别位于距离连接耳套端部3cm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填充焊起焊点与连接耳套端部之间的距离为2-3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填充焊焊接完成之后采用回焊的收弧处理方式,回焊距离为15-20m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的收弧处理方法为进行两步回焊,第一步回焊时,焊条的摆幅与盖面焊时的摆幅相同,第一步回焊的长度为15-20mm,第二步回焊时,焊条的摆幅为盖面焊时的摆幅的一半,第二步回焊的长度为10-15mm,通过进行上述的两步回焊,可以将焊接的尾部弧坑留在焊缝的上表面,同时远离端部位置,极大提高了连接的牢固程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建投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建投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90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