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8282.8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于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希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1/14 | 分类号: | B05D1/14;B05D3/14;B05D3/02;B05C19/00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程开生 |
地址: | 314213 浙江省嘉兴市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摄像头 区域 交叉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材表面处理
为增强植绒胶对基材的附着力,采用低温Plasma(等离子)处理,通过Plasma处理后,表面张力系数≥42达因/厘米;
2)喷涂植绒胶
采用手持式或用自动喷枪,对基材表面喷一层静电植绒胶;
3)植绒:
使用植绒装置,包括工装台,工装台上放置有基板;
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
电机的一侧设有第一绒管,第一绒管的底部连接有套管,套管连接有第二绒管,第二绒管贯穿移动板,第二绒管上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第二绒管的底部弯折形成连接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
第一绒管的外表面贴合有电线,第二绒管的外表面贴合有静电线,静电线与电线相连通;
将涂胶完毕的基材放置于下部的工装台上,启动植绒设备,开始交叉植绒;第二绒管出口方向与植绒区域成35-75°角,第二绒管转动,从第二绒管飞出的绒毛以一定的角度对涂胶面匀速植绒;在基材上先从一个角度进行植绒,再以对称的角度进行植绒,从而形成交叉植绒;至植绒区不可以裸露基材时止;
4)固化
采用烘干固化,从而实现绒毛的粘结;
热固化温度为60℃—85℃,固化时间为15min—45min;
5)清理
将表面粘结不牢的浮绒清理干净,获得成品;
6)包装出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植绒胶为聚氨酯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装台包括一端竖直设置的两根第一固定柱,两根第一固定柱的顶部分别设有支撑角,支撑角包括三块拼接成长方体的固定板;工装台包括另一端竖直设置的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呈L形,第一固定架的底部穿过螺栓与移动板相连接,第一固定架与电机外壳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套管的内壁凸出有环状的挡圈,第一绒管和第二绒管分别插入套管抵靠挡圈;套管的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电线的尾部插入第一通孔内;静电线的头部连接环状的第一导电圈,第一导电圈与电线相接触;挡圈的底面凹陷形成第一凹坑,第一凹坑内嵌入弹簧,弹簧抵压第一导电圈和电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绒管的底部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静电线的尾部插入第二通孔内,静电线的尾部连接环状的第二导电圈,第二导电圈与第二绒管的内壁贴合,第二导电圈凸出有电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枪头;枪头的中部外表面向外倾斜形成环状的锥面,枪头的顶部嵌入第二绒管的尾部固定,电针插入枪头内部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B上柱摄像头区域交叉植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铜套;第二绒管的顶部插入铜套,铜套插入移动板内固定;第二绒管的顶部外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凹坑,静电线嵌入第二凹坑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希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希尔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2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