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电路及非挥发存储器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9489.9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0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马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C5/14 | 分类号: | G11C5/14;H02M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陶俊洁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电路 挥发 存储器 芯片 | ||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储能电路,用于在时钟信号为上升沿信号的情况下储存电荷,在时钟信号为下降沿信号的情况下利用储存的电荷以及电源输入端输入的电源电压提供输出电源;SPI数据协议处理模块用于在时钟信号为下降沿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并发送上升沿信号给电平转移电路;电平转移电路用于对上升沿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获得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发送给输出反相器;输出反相器,与储能电路电连接,输出反相器用于根据电信号将储能电路与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导通。这样利用储能电路能储存的电荷以及电源电压提供输出电源,能够降低电源电压的瞬时功耗,本申请还公开一种非挥发存储器芯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供电电路及非挥发存储器芯片。
背景技术
SPI NOR FLASH是一种串行接口的非挥发存储器芯片,可以支持串行指令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在读取数据时,即在时钟信号为上升沿信号的情况下,指令输入,在时钟信号为下降沿信号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数据吞吐率,使用4个输出管脚进行数据输出,这样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下,可以获得4倍的数据吞吐率。但在芯片中,地线的驱动能力余量很大,而电源电压的驱动能力比较有限。同时在数据输出时,芯片内部的中间节点电容较小,所以电源电压主要为4个输出管脚对应的输出负载供电。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在数据输出时,各输出负载的电压摆幅从0到电源电压,这样使得电源电压的瞬时功耗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和非挥发存储器芯片,以能够降低电源电压的瞬时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储能电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和时钟信号,在所述时钟信号为上升沿信号的情况下储存电荷,在所述时钟信号为下降沿信号的情况下利用储存的电荷以及所述电源电压提供输出电源;SPI数据协议处理模块,与电平转移电路电连接;所述SPI数据协议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钟信号为下降沿信号的情况下,生成并发送上升沿信号给所述电平转移电路;所述电平转移电路,与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连接,所述电平转移电路用于对所述上升沿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获得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发送给所述输出反相器;所述输出反相器,与所述储能电路电连接,所述输出反相器用于根据所述电信号将所述储能电路与芯片的数据输出管脚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漏极用于接收电源电压,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用于接收时钟信号,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容的上极板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上极板分别与第一NMOS管的源极和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下极板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漏极和栅极均与第二电容的上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衬底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下极板用于接收时钟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平转移电路包括:第二PMOS管,源极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的漏极和第三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源极与所述储能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输出反相器和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栅极与电平转换反相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NMOS管,栅极与所述SPI数据协议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输出反相器电连接;所述电平转换反相器,第二端与所述SPI数据协议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平转换反相器的第三端用于接收电源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94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胶木吸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侧髌股韧带一体化钉翼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