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装配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6055.3 | 申请日: | 2022-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4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曼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7/24;B23P21/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艾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装配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装配线,包括:中央导台,所述中央导台具有供能接口;至少一个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与所述中央导台适配,所述装配平台和中央导台的连接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定位机构、导向机构和衔接机构,所述装配平台与中央导台通过所述衔接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的水平位置进行导向;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央导台上的定位基准板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轮,当所述装配平台与所述中央导台对接时,所述定位轮移动至所述定位基准板上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的竖直位置进行导向。本发明所述的柔性装配线,通过所述定位基准板和定位轮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进行导向,结构简单,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柔性装配线。
背景技术
在生产领域中,当产品的各个零部件生产完毕后,通常需要将各个零部件装配以获得最终的产品,常规的装配方式通常包括人工进行装配的模式和人机相互配合的装配线模式,人工进行装配的模式可以依据需要装配的产品自由分配对应的人工进行装配,但该种装配模式受人力的限制,装配效率较低;人机相互配合的装配线模式,通常采用机器取代大部分人力的工作,人工主要对自动化的装配线进行操作,该种模式虽然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但是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装配线,由于加工和组装时难以保证尺寸的精确性,现有的自动化的装配线在对接时,容易出现对接后工作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导致整个装配线不够稳定或容易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加工和组装时难以保证尺寸的精确性,现有的自动化的装配线在对接时,容易出现对接后工作面不在同一水平面的情况,导致整个装配线不够稳定或容易出现故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由组装的柔性装配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装配线,包括:
中央导台,所述中央导台具有供能接口;
至少一个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与所述中央导台适配,所述装配平台和中央导台的连接侧设有相互适配的定位机构、导向机构和衔接机构,所述装配平台与中央导台通过所述衔接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的水平位置进行导向;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央导台上的定位基准板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的定位轮,当所述装配平台与所述中央导台对接时,所述定位轮移动至所述定位基准板上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的竖直位置进行导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基准板设有供所述定位轮滑动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设置在所述定位基准板远离所述中央导台的一端且其朝向所述中央导台的高度逐步扩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导台的每个连接侧均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均为正六边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接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中央导台上,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所述第一、二电磁铁的位置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铁包括两个且在所述中央导台的连接侧错位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铁包括两个且在所述装配平台的连接侧呈错位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央导台上的导向槽和设置在所述装配平台上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配合对所述中央导台和装配平台进行导向。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导台的工作面设有协作机构和工装夹具,所述协作机构用于更换与所述装配平台适配的工装夹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导台的工作面上设有夹具固定槽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夹具固定槽连通的固定件插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曼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曼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6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