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2928.3 | 申请日: | 2022-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叶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海燕 |
| 主分类号: | E05B79/08 | 分类号: | E05B79/08;E05B85/00;B32B3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张智轶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剐蹭 智能 汽车 门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左端设有防护壳,所述固定座的右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防护壳的左侧切面设为半弧形,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通过车机控制系统同步启动两组微型电机,从而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组件工作,从而加强安装板与安装槽的连接,防止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确保连接稳定,当拆卸时,再次启动微型电机,当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防护壳微微弹出即可完成拆卸,有效减少拆装时间,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更换防护壳,避免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智能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汽车门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日益提升,汽车驾乘人员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己经不仅仅只是满足日常代步要求,而且提出了更高的使用需求。汽车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汽车车门通过车门锁来锁闭。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部分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功能较多深受消费者青睐,例如智能汽车也开始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可避免门把手刮蹭,由于部分车门锁结构安装在隐藏式把手内,从而可防止门锁结构损坏,避免损坏后难以维修的情况,虽然为人们带来便捷,但成本较高,倘若外壳刮花损坏,拆装十分不便,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维护,进而提高使用成本,无法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本方案通过在固定座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当防护壳一侧内部的两组安装板插入固定座上的两组安装槽后,此时可通过车机控制系统同步启动两组微型电机,从而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组件工作,从而加强安装板与安装槽的连接,防止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确保连接稳定,当拆卸时,再次启动微型电机,当安装板与安装槽分离后,此时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防护壳微微弹出即可完成拆卸,有效减少拆装时间,方便用户自行拆卸更换防护壳,避免需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更换,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智能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性高,满足使用需求。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剐蹭的智能汽车门锁,包括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左端设有防护壳,所述固定座的右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防护壳的左侧切面设为半弧形,所述固定座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机构,所述防护壳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固定座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槽相匹配,所述防护壳与固定座之间设有推动机构,所述防护壳的外侧设有防护组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固定组件、限位块、限位槽,所述驱动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固定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安装板通过固定组件与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微型电机、丝杆,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座的上下两侧内部,所述丝杆的一端与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一侧与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承载座、滑槽、螺纹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承载座的内部,所述承载座通过螺纹槽与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承载座的切面设为T形。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承载座的一侧插接在固定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组件、导向组件、对接槽,所述对接槽开设在防滑壳的内部两侧,所述推动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在固定座的内部两侧,所述导向组件设在推动组件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海燕,未经叶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