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9736.9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姜国新;宋立新;孟启贵;刘志臣;姜亦雷;苗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峰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24;B01J4/00;B01F33/80;B01F33/81;C07C213/04;C07C213/10;C07C215/08;C07C215/12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龚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丙醇 合成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器(1)、微界面反应装置(3),
所述微界面反应装置(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微界面反应装置(3)包括微界面反应器(4)、阀门(5),阀门(5)位于微界面反应器(4)的上游,
至少两个微界面反应装置通过串联相连,上游端的微界面反应装置的微界面反应器的进料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液氨源相连,位于上游的微界面反应装置的微界面反应器的出料口通过第二管路(12)连接在位于下游的微界面反应装置的微界面反应器和阀门之间,各微界面反应装置的阀门进口均与环氧丙烷源相连,
所述第一混合器(1)的进料口与催化剂源、液氨源相连,且其出料口通过第三管路(13)连接在上游端的微界面反应装置的微界面反应器和阀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反应装置(3)的微界面反应器(4)和阀门(5)之间设置第二混合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反应器包括封闭的壳体,壳体内的绕管管内为物料通道,物料通道和壳体之间的空间为介质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分为两段,两段物料通道分别呈往复折弯延伸形成第一绕管、第二绕管,且第二绕管相对第一绕管所在平面转动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界面反应装置(3)的数量六个。
6.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异丙醇胺的合成系统合成异丙醇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脱盐水作为催化剂,经第一混合器与液氨混合,得到催化剂溶液,催化剂与氨的摩尔比为0.5-1:1;
2)催化剂氨溶液经第三管路、液氨经第一管路、环氧丙烷经对应的阀门进入上游端的微界面反应器,催化剂溶液、液氨、环氧丙烷的流量比为0.82-0.58:0.7-0.51:1,控制上游端的微界面反应器的压力为5-10MPa,温度为150℃;
3)上游端的微界面反应器排出的混合物料依次经第二管路向下游的微界面反应器供料,且通过对应的阀门向下游的微界面反应器补充环氧丙烷,补充的环氧丙烷与上游端微界面反应器加入的环氧丙烷的流量比为0.95-1.05:1,控制下游的微界面反应器的压力为5-10MPa,温度为125-145℃;
4)下游端的微界面反应器排料口排出含有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氨的混合物料,送至精馏工序经分离得到目标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催化剂与氨的摩尔比为0.5: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催化剂溶液、液氨、环氧丙烷的流量比为0.82:0.7:1,或者为0.58:0.51: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补充的环氧丙烷与上游端微界面反应器加入的环氧丙烷的流量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峰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华峰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97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控水阀芯以及出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力通信检测维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