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5942.2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英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54;H01M10/6566;H01M50/2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散热 保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散热保护箱,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风扇、过滤网、第一转轴等,第一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第一风扇,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风扇的下侧,第一支撑板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本发明通过第二风扇和制冷管开启,能够对第一支撑架内的空气进行制冷,从而对第一支撑架内部进行降温,同时第二风扇能够将制冷的空气吹向电池,从而对电池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散热保护箱,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储存都需要使用高性能的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大电流的充电和放电会导致蓄电池内部升温使电池温度超出其正常的使用温度,甚至造成电池破裂、漏液、起火和爆炸,从而影响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对电池进行保护,都会使用到电池散热保护箱,由于现有的电池散热保护箱散热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发,从而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专利申请CN212136504U,授权公告日为20201211,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散热保护装置,包括保护罩、放置板、下散热组件、侧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上散热组件和散热扇;保护罩前端敞口;放置板滑动设置在保护罩的下端;下散热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底端;侧夹持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左右两侧;上夹持组件设置在保护罩的上端;上散热组件设置在上夹持组件上;散热扇设置在保护罩的后端。本发明设置保护罩、侧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电池主体被固定牢固,并在电池受到振动、撞击时提供缓冲作用,有效保障了电池主体的安全;设置下散热组件和上散热组件进行热量传导,散热扇从电池主体的背后送风,并与保护罩的敞口形成对流,加快了电池主体、下散热组件和上散热组件的散热,最终实现电池主体的快速降温。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快速的对电池进行散热,但是上述专利电池散发的热量容易传给其他部件,使得上述专利的内部温度还是比较高,难以降下来。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人们在使用大部分现有的新能源电池散热保护装置对电池进行散热时,内部的温度难以降低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保护箱,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板、第一风扇、过滤网、第一转轴、第一活动板、磁铁、固定机构、降温机构、防护机构和收卷机构,第一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第一风扇,第一支撑架下部中间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第一风扇的下侧,第一支撑板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均设有用于调节空气量进入的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均与第一支撑板滑动式连接,第一支撑板前后两侧的上部均设有磁铁,磁铁均与第一支撑板接触,第一支撑架内底部中间设有用于放置电池的固定机构,第一支撑架内底部设有用于对电池降温的降温机构,第一支撑架上部设有用于防止冷气散去的防护机构,固定机构上设有收卷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电机、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平皮带、第二活动板和第一吸热铜板,第一支撑架内底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内底部右侧中部设有电机,第二支撑架右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下侧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支撑架左侧下部转动式设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下侧与第一丝杆下侧均设有皮带轮,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第二支撑架上部滑动式设有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左侧与第二丝杆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右侧与第一丝杆上侧螺纹式连接,第二活动板顶部设有第一吸热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英,未经李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59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