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中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5611.9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李国平;范新智;孙铭山;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42;C22C38/44;C22C38/58;C23C22/34;C23G1/08;C21C7/00;C21D1/00;C21D6/00;C21D8/02;C21D11/00;C22C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高卫静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 不锈钢 及其 中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中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30%‑0.15%,Si:0.3%‑1.00%,Mn:15.00%‑17.00%,P≤0.040%,S≤0.010%,Cr:20.00%‑22.00%,Ni:1.00%‑3.00%,Mo≤0.30%,Cu≤0.30%,N:0.50%‑0.70%,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通过以Mn、N代替部分Ni,在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贵重金属Ni的含量,降低了成本;而且,通过确定钢种其余元素如C、Si、Cr等达到最佳的成本匹配,得到一种低成本、综合性能高的资源节约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中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氮不锈钢是指氮含量在0.3%以上的奥氏体不锈钢,其突出的特点是屈服强度为普通奥氏体不锈钢的2-3倍,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无磁性能和耐磨性能,在采矿、国防、水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高氮不锈钢面临生产难度增加的难题,如:高含量的氮如何加入以及如何精确控制其含量;如何解决连铸过程随着钢水的温度下降伴随氮的溶解度下降导致的N析出形成皮下气泡以及高氮不锈钢热塑性差、热轧易产生裂纹缺陷等。因此,高氮不锈钢生产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最终生产出合格的高氮不锈钢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及其中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30%-0.15%,Si:0.3%-1.00%,Mn:15.00%-17.00%,P≤0.040%,S≤0.010%,Cr:20.00%-22.00%,Ni:1.00%-3.00%,Mo≤0.30%,Cu≤0.30%,N:0.50%-0.70%,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50%-0.13%,Si:0.30%-0.60%,Mn:16.0%-17.0%,P≤0.035%,S≤0.005%,Cr:21.0%-22.0%,Ni:1.0%-2.0%,Mo≤0.20%,Cu≤0.20%,N:0.60%-0.70%,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8%-0.12%,Si:0.40%-0.50%,Mn:16.00%-16.50%,P≤0.030%,S≤0.003%,Cr:21.00%-21.50%,Ni:1.50%-2.00%,Mo≤0.15%,Cu≤0.15%,N:0.60%-0.65%,其余为Fe与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电弧炉化钢—氩氧炉脱碳—钢包精炼炉精炼工序制备钢水;
(2)选择直立型或水平型铸机对所述钢水进行连铸得到铸坯;其中,中间包中钢水温度为1435-1455℃,拉速为0.70-0.90m/min,结晶器冷却水控制为窄面250-350L/min,宽面2000-2200L/min;
(3)对所述铸坯加热后进行热轧;其中,纵轧两道次,道次压下率为15-18%,之后转向横轧四个道次,道次压下率为10-15%,展宽至所需要的宽度,展宽余量控制在100-120mm,再转向纵轧到底,轧制到所需要的钢板厚度;
(4)经固溶热处理、酸洗、钝化、烘干后,得到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板产品。
上述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中板的制备方法,在氩氧炉的脱碳期及还原期全程吹氮,还原末期根据成分补加Cr、Mn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56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知识追踪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液冷设备排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