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运输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引导油的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封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8464.4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彼得·赛勒;马丁·赫普;基尔斯汀·菲舍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9/00 | 分类号: | B65D59/00;B65D85/68;B65B53/02;F01L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雷涛;周逸峰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输 内燃机 机构 引导 液压 间隙 补偿 元件 封装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引导油的液压间隙补偿元件(1)的封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漏地单独封装,设有至少一个收缩外壳(2、24),用于插接和油密封地热收缩到液压间隙补偿元件(1)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输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引导油的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配气机构中,使用引导油的液压间隙补偿元件,所述液压间隙补偿元件自动补偿由于磨损和热膨胀和/或制造公差导致的气门间隙。例如,从DE 198 28 534 A1中已知一种具有插接了的运输安全夹的包装好可发送的用油填充的液压支撑元件,所述运输安全夹以借助封闭机构封闭支撑元件的排气开口和供油孔的方式设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提出一种前述类型的封装装置,所述封装装置以低耗费成本适宜地确保用于运输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安全的防漏保护。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封装装置来实现。其他有利的和要求保护的设计方案在本文中得出。
因此,提出一种用于运输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引导油的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封装装置。为了防漏地单独封装,设有至少一个收缩外壳,其用于插接和油密封地热收缩到液压间隙补偿元件上。可插接和可收缩的包封能够以低耗费实现成本适宜地封装液压间隙补偿元件,所述封装可简单地循环利用并且通过所述封装即使在错误手动安装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避免在运输期间尤其由于振动导致油流出。因此,液压间隙补偿元件准备就绪地用油填充地防漏地能够从制造地点运输至安装地点并且在那里可准备就绪地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收缩外壳在一侧敞开地构成用于插接在液压间隙补偿元件处。收缩外壳因此借助敞开区域特别简单地可插接或推到间隙补偿元件的端部处并且随后为了包封可收缩。在此,借助收缩外壳的闭合区域同时能够实现在间隙补偿元件的所述端部处的包封。
间隙补偿元件的完整的包封以尤其简单的方式可借助两个收缩外壳实现,所述两个收缩外壳沿相反方向重叠地插接。
也可行的是,收缩外壳构成为,使得其在其敞开端部处可借助超长部突出地在液压间隙补偿元件处插接和收缩。由此,在以超长部突出的敞开端部处能够在运输之后将收缩外壳从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简单地分离。此外,收缩外壳可用于间隙补偿元件的多个不同的实施方案。
为了在运输之后简单地手动移除,在收缩外壳处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分离辅助件。所述分离辅助件优选地从收缩外壳的敞开端部开始构成。分离辅助件可以通过在收缩外壳处的作为期望断裂部位的材料的薄弱部,例如通过至少一个薄弱线,尤其穿孔线,或用于撕开的切口或裂口形成。
在一个尤其应用友好的设计方案中,作为分离辅助件设有至少一个拉环或至少一个拉条。以简单的方式,拉环可通过两个尤其平行的切口或裂口从收缩外壳的敞开端部开始制造。也可考虑的是,为了对用户的进一步的简化,分离辅助件设有视觉标记,例如设有彩色印记或字样。
当收缩外壳材料厚度处于0.01mm至0.3mm的范围中时,可实现另一优点。由此,尤其在插接和收缩时以及在运输之后移除时能够实现简单地处理和操作收缩外壳。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收缩外壳形成具有敞开端部和闭合端部的管形侧表面。在此,敞开端部设为用于插接在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壳体和液压补偿元件的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且在壳体中可运动地引导的活塞处,并且侧表面设为用于在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壳体和液压补偿元件的从所述壳体中伸出的且在壳体中可运动地引导的活塞处油密封地收缩。在此优选地,侧表面的闭合端部用于在活塞的自由端部处油密封地收缩。以所述方式,收缩外壳可以尤其多样化地使用并且可容易地匹配于不同的构件尺寸。
优选地设有收缩外壳,所述收缩外壳借助敞开端部从液压间隙补偿元件的一个端部插接在其上并且在其外表面上油密封地收缩,并且在此借助闭合端部包围间隙补偿元件的端部。收缩外壳在此封闭在间隙补偿元件的外表面处的至少一个进油区域和至少一个出油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8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