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46224.0 | 申请日: | 202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5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陶传洲;王树霞;孙磊;高明会;江秦;尚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13/06 | 分类号: | C07D213/06;C07D213/127;C07D213/26;C07D40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合成 吡啶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使用吡啶‑N‑氧化物和炔烃为反应原料,卡宾铜为催化剂,三乙氧基硅烷为氢源,高效合成了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该方法使用价格低廉的铜做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简便易行,底物适用范围广,区域选择性好。本发明的产物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是合成药物和天然产物等复杂分子的重要中间体,方法在医药、农药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含吡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医药、农用化学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烯基吡啶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是目前上市的治疗抑郁症和过敏性疾病药物的核心结构,如齐美定、曲普利啶、氯雷他定、阿西替尼、孟鲁司特等药物。此外,烯基吡啶还作为通用合成切块,以构建一类特殊配体、催化剂或者复杂吡啶类化合物,因此,烯基吡啶的高效选择性制备受到了合成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7年,Nakao和Hiyama通过吡啶-N-氧化物的烯基化反应来合成2-烯基吡啶,反应以吡啶-N-氧化物为原料,内炔烃为烯基化试剂,镍做催化剂,合成2-烯基吡啶-N-氧化物,再使用三氯化磷(PCl3)处理,制备了2-烯基吡啶(Y.Nakao,T.Hiyama,Angew.Chem.Int.Ed.,2007,46,8872)。随后,Nakao和Hiyama对方法进行了改进,直接使用吡啶为原料,镍和路易斯酸组成双催化剂合成了2-烯基吡啶(Y.Nakao,T.Hiyama,J.Am.Chem.Soc.,2008,130,2448)。2018年,Hull转向使用铜做催化剂,碘代吡啶为起始原料,硅烷为氢源,炔烃对铜氢插入反应后,与2-碘吡啶偶联,合成了2-烯基吡啶衍生物(K.L.Hull,ACS Catal.2017,7,6220)。
相较于吡啶,吡啶-N-氧化物的活性更高,区域选择性更好,Nakao和Hiyama的方法中需要三氯化磷进一步处理中间产物,三氯化磷不稳定,遇水剧烈分解,对环境有危害。鉴于吡啶-N-氧化物的高活性,如何使用吡啶-N-氧化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吡啶-N-氧化物与炔烃直接一步合成烯基吡啶的新方法,将在合成化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使用吡啶-N-氧化物和炔烃为反应原料,卡宾铜为催化剂,三乙氧基硅烷为氢源,成功合成了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利用三乙氧基硅烷和铜生成铜氢试剂,随后炔烃对铜氢试剂进行迁移插入反应,生成烯基铜试剂,吡啶-N-氧化物作为捕捉试剂,捕获中间体烯基铜试剂,合成了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方法使用价格低廉的铜作为催化剂,一步合成了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广,区域选择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使用吡啶-N-氧化物和炔烃为反应原料,三乙氧基硅烷为氢源,卡宾铜为催化剂,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合成路径如下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铜催化合成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向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卡宾铜催化剂、叔丁醇钠和通式2所示的炔烃,使用Schlenk双排管抽真空,通入氩气,反复三次,在通入氩气状态下,加入溶剂,搅拌10~20分钟后,再依次加入通式3所示的三乙氧基硅烷、通式1所示的吡啶-N-氧化物,密封反应体系,控制反应体系温度80~100℃,搅拌反应36~48小时后,加入氢氧化钠的饱和乙醇溶液淬灭,搅拌30分钟,所得混合溶液浓缩,浓缩液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得通式4所示2-烯基吡啶类化合物;
其中通式1、通式2和通式4中的R1、R2、R3选自烷基或芳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62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