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防止暴雨倒灌的排水管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4436.5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磊;白建忠;张季伟;金艳鹏;申慧英;李沛林;袁二镖;付超洋;周赐建;孙春旺;李明;胡道生;徐宏伟;陈辉;陈少兰;张梓耀;冯秋琴;李杰;张莹;魏春晓;申岭;孟繁亮;张华;刘方;高聪聪;闫磊;王恒;黄帅;王浩宇;任帅行;蒋秋鸾;王子畅;苗澍成;张振彬;刘畅;冯文科;成洁;王锐;翟震源;刘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海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22;E03F7/04;E03F3/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李松莲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防止 暴雨 倒灌 排水管道 系统 | ||
一种地下室防止暴雨倒灌的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排水泵和止回阀,所述的排水泵置于集水坑中,排水泵的出水口经泵后排水管与止回阀进口相连通,止回阀出口与闸阀进口相连通,闸阀出口与阀后排水管进口相连通,阀后排水管出口穿过建筑物底层室内地坪,伸出外墙并与置于排水管道最高处的虹吸消除器进口相连通,虹吸消除器出口经器后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窨井相连通。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适用于人口密集地下室的紧急排水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无论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包括止回阀被卡住,闸阀常开,甚至排水管突然破裂,室外的积水也不会倒灌入地下室,有效防止暴雨倒灌进入地下室,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暴雨时建筑物地下设施的防淹设备,特别是一种地下室防止暴雨倒灌的排水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2021年7月20日,郑州市突降暴雨,部分区域地面积水达1米以上,道路上许多汽车被淹,地铁和交通隧道进水,一些建筑物的地下室被淹没,损失惨重。暴雨后如何尽快排水是暴雨后重建的首要任务。
现有的地下车库、地下仓库、地铁、通行隧道、地下商场、地下配电站、防空洞以及民用建筑的地下室等地下建筑,都存在被暴雨淹没的隐患,其原因有:1、地下室进出口通道没有挡水设备;2、地下室空调管道进出口距室外地面高度不够;3、电缆沟与地下室连接处未加密封或提升;4、进入地下室的上水管道、阀门破裂或误操作未及时发现;5、地下室排水管道的雨水倒灌等。
针对地下室排水管道的雨水倒灌的问题,目前,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是把积水直接排到室外的下水道窨井中。积水坑中的积水经排水泵抽吸加压后,经止回阀、闸阀和排水管,进入市政排水窨井。当城市暴雨时,如果止回阀被卡住而失效,而闸阀常开,排水泵未开启,则室外暴雨积水就可能经由排水管、闸阀、止回阀倒灌进入地下室,地下室将被淹没,后果很严重,因此,对地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地下室防止暴雨倒灌的排水管道系统,可有效排除现有地下建筑排水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解决雨水倒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防止暴雨倒灌的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排水泵和止回阀,所述的排水泵置于集水坑中,排水泵的出水口经泵后排水管与止回阀进口相连通,止回阀出口与闸阀进口相连通,闸阀出口与阀后排水管进口相连通,阀后排水管出口穿过建筑物底层室内地坪,伸出外墙并与置于排水管道最高处的虹吸消除器进口相连通,虹吸消除器出口经器后排水管与市政排水窨井相连通。
以上实施例中的排水系统适用于气温高于0℃的地区。若将以上系统略加改动,则新排水系统(即另一实施例)可适用于气温低于0℃的地区,其要诀是裸露在大气中的管道和器材在冬季,内部无水而有气,因而不会结冰。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适用于人口密集地下室的紧急排水系统。
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无论发生任何意外事件,包括止回阀被卡住,闸阀常开,甚至排水管突然破裂,室外的积水也不会倒灌入地下室,有效防止暴雨倒灌进入地下室,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 目前地下室的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剖开);
图2 是本发明实施例气温高于0℃地区的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剖开);
图3 是本发明实施例气温低于0℃地区的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剖开);
图4 是本发明图3中局部管路放大示意图(剖开);
图5 是本发明虹吸消除器立面示意图(剖开);
图6 是本发明人口密集地下室额外增设的紧急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刨开);
图7 是本发明建筑物底层外墙加固立面示意图(刨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海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海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44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