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1646.9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彪;寿铁祺;王志源;石尚;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50/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城市 数据 医院 急诊 需求 拥挤 估计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出租车下客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进行下客点聚类;根据聚类得到的每个类簇,提取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采用协同训练和主动学习策略得到急诊需求的时间序列;建立分段平稳的排队模型,并急诊科室分为全科门诊类型、内科门诊类型和外科门诊类型;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各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和平均等待时间以及输液室的占用率,即输液床位的使用率ρinfusion;对三种类型的指标进行整合得到整个急诊科的拥挤度估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高效、低耗的优点,同时也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挖掘、大数据、城市计算领域,特别是指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医院的急诊科是为病人提供应急医疗服务的重要机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需事先预约,患者经常要排长队等待,就诊体验较差,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这种状况也增加了聚集性感染风险。因此,准确建模急诊的医疗需求,对拥挤程度进行合理的估计,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还对医疗资源合理化配置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医疗需求监测方法大多分为几类,依靠医务工作人员的实地观测和报告,这增加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依靠监控摄像头进行视频分析,这虽然节省了人力但是容易侵犯患者隐私;依靠医院信息系统的注册信息,这较为准确但涉及隐私,无法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本发明方法基于自组织映射、协同训练和主动学习策略的进行医疗急诊需求提取,以及基于排队论模型进行拥挤度估计,具有高效、低耗的优点,同时也达到了较高的提取和估计准确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出租车下客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进行下客点聚类;
根据聚类得到的每个类簇,提取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其中,第一类空间特征为空间距离特征,第二类空间特征为周边POI特征;
利用得到的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采用协同训练和主动学习策略得到急诊需求的时间序列;
建立分段平稳的排队模型,并急诊科室分为全科门诊类型、内科门诊类型和外科门诊类型;
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全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1和平均等待时间W1;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内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2和平均等待时间W2,并记录第三个指标:输液室的占用率,即输液床位的使用率ρinfusion,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外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3和平均等待时间W3;
对三种类型的指标进行整合得到整个急诊科的拥挤度估计。
具体地,获取出租车下客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进行下客点聚类,具体包括:
利用python的pandas包将出租车下客数据集进行聚合;
调用minisom包提供的自组织映射网络,利用出租车数据集进行训练直至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
训练完成后得到多个聚类中心坐标;
确定每一下客记录点所属的聚类中心,遍历后得到每一条记录所属的类簇,以此完成整个下客数据集的聚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1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轴飞叉马达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缓冲中大型犬爆冲的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