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1646.9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彪;寿铁祺;王志源;石尚;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50/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城市 数据 医院 急诊 需求 拥挤 估计 方法 系统 | ||
1.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出租车下客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进行下客点聚类;
根据聚类得到的每个类簇,提取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其中,第一类空间特征为空间距离特征,第二类空间特征为周边POI特征;
利用得到的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采用协同训练和主动学习策略得到急诊需求的时间序列;
建立分段平稳的排队模型,并急诊科室分为全科门诊类型、内科门诊类型和外科门诊类型;
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全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1和平均等待时间W1;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内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2和平均等待时间W2,并记录第三个指标:输液室的占用率,即输液床位的使用率ρinfusion,利用排队模型计算外科门诊类型下的平均排队人数Q3和平均等待时间W3;
对三种类型的指标进行整合得到整个急诊科的拥挤度估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出租车下客数据集,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进行下客点聚类,具体包括:
利用python的pandas包将出租车下客数据集进行聚合;
调用minisom包提供的自组织映射网络,利用出租车数据集进行训练直至达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
训练完成后得到多个聚类中心坐标;
确定每一下客记录点所属的聚类中心,遍历后得到每一条记录所属的类簇,以此完成整个下客数据集的聚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得到的下客时间序列特征、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采用协同训练和主动学习策略得到急诊需求的时间序列,具体包括:
首先确定一个带标签数据集G1,并将未标记数据集记作G2;
利用带标签数据集G1和下客时间序列特征Ft训练时间分类器Lt,利用带标签数据集G1和空间特征Fs训练空间分类器Ls;所述空间特征包括第一类空间特征和第二类空间特征;
利用时间分类器Lt和空间分类器Ls对未标记数据集G2中的样本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一致的样本加入第一集合C1,不一致的加入第二集合C2;
从第一集合C1中选取设定排名的高置信度样本,加入带标签数据集G1;
从第二集合C2中选取设定排名低置信度样本,由专家进行判别,打上标签后加入带标签数据集G1;
重复迭代训练过程直到未标记数据集G2为空,得到与急诊相关的类簇;
提取每一个急诊相关类簇的下客时间序列;
将医院周边设定范围内的急诊相关类簇的下客时间序列进行聚合,以此得到医院的急诊访问需求的时间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源城市大数据的医院急诊需求和拥挤度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三种类型的指标进行整合得到整个急诊科的拥挤度估计,具体为:
ρ=ρinfusion
其中,Q为急诊排队人数,W为急诊等待时间,ρ急诊输液床位的使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16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轴飞叉马达绕线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缓冲中大型犬爆冲的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