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亳菊的组培培养基及其组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0725.8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6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赵梦茹;陈情情;吴鹏;黄举飞;牛岩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亳菊的组培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
初代培养基: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2.0mg/L的6-BA、浓度为0.2mg/L的NAA、浓度为25g/L的蔗糖以及浓度为7.5g/L的琼脂粉;
增殖培养基: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浓度为2.0mg/L的6-BA、浓度为0.2mg/L的NAA,浓度为25g/L的蔗糖以及浓度为7.5g/的L琼脂粉;
生根培养基;1/2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0.03mg/L的IBA与0.01mg/L的NAA,蔗糖40g/L、活性炭3g/L、琼脂粉6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基的PH为5.80-5.83;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0-5.83;所述生根培养基的PH为6.00-6.03;其中,所述PH通过添加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调节。
3.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 选取亳菊的嫩茎进行消毒处理后,作为外植体;
步骤二:将所述外植体切成若干个第一茎段,并将每个第一茎段单独接种至对应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15~25天,以得到亳菊组培苗;
步骤三: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取出并切成若干个第二茎段,再将至少三个第二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15~25天,以得到亳菊继代植株;
步骤四: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取出,并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分离成单株后,切成若干个第三茎段,并将至少六个第三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15~25天后,得到亳菊植株;
步骤五:对所述亳菊植株进行炼苗处理,以用于移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亳菊的嫩茎洗净后移至无菌瓶中;
倒入适量的消毒液至所述无菌瓶中,以浸泡所述亳菊的嫩茎;
对所述无菌瓶进行震荡处理,且保持所述震荡处理至少30s后,去除所述消毒液,然后在所述无菌瓶中倒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冲洗后,去除所述无菌水;
在所述无菌瓶中再次倒入适量的消毒试剂对所述亳菊的嫩茎进行消毒处理;
对所述无菌瓶进行震荡处理,且保持所述震荡处理至少15min后,去除所述消毒试剂,然后在所述无菌瓶中倒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冲洗后,去除所述无菌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外植体置于无菌接种盘中;
通过用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切成若干个第一茎段,其中,所述第一茎段的长度为1.5~2cm,且至少带有1至2个叶片;
将各第一茎段单独接种至对应的初代培养基;
将各初代培养基置入组培室进行初代培养后,得到亳菊组培苗,其中,所述初代培养的周期至少为20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取出并置于无菌接种盘中;
通过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将所述亳菊组培苗切成若干个第二茎段,其中,所述第二茎段的长度为1.5~2cm,且至少带有2至3个叶片;
将至少三个第二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
将各接种有所述第二茎段的增殖培养基置入组培室内进行增殖培养后,得到亳菊植株,其中,所述增殖培养的周期至少为20天。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亳菊的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取出并置于无菌接种盘中;
通过灭菌后的接种工具将所述亳菊继代植株的丛芽分离成单株后,切成若干个的第三茎段,其中,所述第三茎段的长度为3~4cm,且至少带有3至4个叶片;
将至少六个第三茎段作为一组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将各接种有所述第三茎段的生根培养基置入组培室内进行生根培养后,得到亳菊植株,其中,所述生根培养的周期至少为2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亳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07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