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35475.9 | 申请日: | 202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7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川;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自然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G08G1/01;G08G1/04;E04H6/42 |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周天雯 |
| 地址: | 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红外 探测 车辆 识别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包括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装置,且定位装置的顶部与连接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且连接装置的顶部与升降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且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固定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探测器,且固定装置的内壁与红外探测器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解决了传统停车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城市“泊车难”的问题相当严重,改善泊车状况和泊车设施,提高效率已迫在眉睫,而目前我国大型停车场仍不具备智能车位管理系统,大都是由停车场工作人员对车位区分管理,对于用户而言,置身于大型停车场中,快速到达停车场车位仍相对困难,这样便造成停车场整体运行效率低,甚至会因为停车的不方便造成管理混乱,现提出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系统及识别装置,解决了传统停车场运行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包括定位装置,通过设置定位装置,可以提高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定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装置,通过设置连接装置,可以提高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识别效果,且定位装置的顶部与连接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通过设置升降装置,可以提高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使用便捷性,且连接装置的顶部与升降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以提高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使用稳定性,且升降装置的顶部与固定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红外探测器,且固定装置的内壁与红外探测器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通过固定装置可以对红外探测器进行加固处理,进而保证了红外探测器在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框,通过固定装置顶部均匀设置的接触装置可以对红外探测器进行挤压固定,进而保证了红外探测器在固定装置内部的稳定性,且固定柱的顶部与固定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两端均匀设置有限位筒,且固定框的两端与限位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装置两端设置的限位筒和限位杆使得接触装置与固定装置之间为可拆卸状态,进而使得接触装置可以根据红外探测器的大小继续自由更换,进而提高了固定装置的适用范围,所述限位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筒的内部与限位杆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接触装置,通过设置接触装置,可以提高固定装置的固定效果,且限位杆的外表面与接触装置的底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触装置的数量为三个,且接触装置的底部与红外探测器的顶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套筒,当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安装完成后,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自由调节红外探测器的使用高度,进而使得红外探测器的使用效果可以达到良好,所述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挤压环,通过升降装置可以避免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在安装完成后重新拆卸的操作,且套筒的顶部与挤压环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挤压环的底部均匀设置有挤压杆,通过升降装置可以在保证该种基于雷达和红外探测的车辆识别装置的稳定性的同时自由调整红外探测器的高度,且挤压环的底部与挤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移动套筒与连接装置的连接位置调节其高度,所述挤压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摩擦块,且挤压杆的外表面与摩擦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升降杆,且套筒的外表面与升降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两个,且套筒的内径与固定装置的底部外径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自然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自然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5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