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 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4210.7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8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裴毅强;吴春玲;刘春涛;施泰峰;张帆;王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于德江;江洁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数据 监控 车辆 no base sub | ||
1.一种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车载尾气检测设备采集的车辆数据;
S2,根据所述车辆数据剔除无效数据并计算非直接上传数据,得到预处理数据;
S3,根据停车时长以及车速对所述预处理数据进行切割,得到预处理数据片段;
S4,当所述预处理数据片段的时长大于时长阈值,以阈值点为切割点对所述预处理数据片段进行切割,得到切割后数据片段;
S5,剔除所述切割后数据片段中相邻点水温或者SCR温度不连续以及车辆载荷超出车载阈值的片段,得到有效数据片段;
S6,根据片段内车速将所述有效数据片段进行标记,得到带有不同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
S7,将带有不同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进行抽样,得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
S8,判断所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是否满足PEMS循环重构要求,当所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满足PEMS循环重构要求,将所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进行拼接,并计算拼接数据的NOx排放量;
满足PEMS循环重构要求的所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为符合PEMS循环的各路况时间占比要求、相邻点水温或者SCR温度连续、最大高程差不超过100m以及根据WHTC循环划分功积窗口的通过率满足法规要求的所述样本有效数据片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停车时长以及车速对所述预处理数据进行切割包括:当停车时长超过预设停车时长阈值时,进行数据切割;以正序首次出现55km/h的数据点以及正序首次出现75km/h的数据点为切割点进行切割;再以倒序首次出现55km/h的数据点以及倒序首次出现75km/h的数据点为切割点进行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长阈值的值为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处理数据,提取市区冷起动数据片段,并将所述市区冷起动数据片段拼接到PEMS循环结构的指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不同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包括:带有市区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带有郊区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以及带有高速路况标记的所述有效数据片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效数据包括:环境温度低于-7℃数据、大气压力低于75kPa数据、NOx传感器露点检测未完成数据、SCR温度高于400℃数据,所述非直接上传数据包括:功率和NOx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相邻点水温或者SCR温度不连续具体为:当相邻工况点的水温或者SCR温度的温差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相邻工况点水温或者SCR温度为不连续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点水温或者SCR温度连续具体为:当相邻工况点的水温或者SCR温度的温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相邻工况点的水温或者SCR温度为连续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利用网传数据监控在用车辆NOx排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为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2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