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类CPD光修复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0589.4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2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毛帆;喻子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88 | 分类号: | C12N9/88;C12N15/60;C12N15/70;C12N1/21;A61K8/66;A61Q19/00;A61K38/51;A61P17/16;C12R1/19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类 cpd 修复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合”贝类CPD光修复酶及其在制备抗紫外线辐照的产品中的应用,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从鳞砗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源于新型贝类的CPD光修复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阳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可诱发细胞产生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同时造成DNA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发生交联,形成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 pyrimidinedimer,CPD),进而引起细胞的凋亡/坏死和机体的衰老,称之为光衰老或光老化(Photoaging)。而光老化是造成皮肤衰老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皮肤粗糙、松弛、皱纹加深、色素沉着甚至肿瘤发生。在细菌、植物和部分动物中,其体内编码了一种DNA光修复酶,可以在蓝光的激发下切除嘧啶二聚体CPD和修复DNA,称之为CPD光修复酶(CPD photolyase)。2015年,Aziz Sancar教授因发现光修复酶和DNA修复机制而获的诺贝尔奖。
砗磲(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海洋分子生物学技术,从鳞砗磲(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源于新型贝类的CPD光修复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2所示或与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有95%以上的同源性;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编码上述CPD光修复酶的编码基因。
优选地,所述的编码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有95%以上的同源性。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CPD光修复酶的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
优选地,所述的表达载体为pGEX4T-1。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
优选地,所述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BL21(DE3)。
本发明第五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CPD光修复酶、编码基因、表达载体、宿主细胞在制备以下任一所述中的应用:
⑴酶制剂;
⑵清除嘧啶二聚体、修复DNA的药物;
⑶抗紫外线辐照的产品。
具体地,本发明可应用于皮肤光老化领域中。
本发明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合成CPD光修复酶的方法,是将上述CPD光修复酶的编码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生物合成CPD光修复酶。
优选地,所述的宿主细胞为大肠杆菌BL21(DE3)。
优选地,将上述CPD光修复酶的编码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是将所述的编码基因转入表达载体如pGEX4T-1中,然后转化进入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0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