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装置及汽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7620.9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戴乐宏;袁东;张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2D25/24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何伟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翻式 充电 接口 结构 装置 | ||
1.一种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支座(1),所述固定支座(1)固设于所述充电接口结构的车身钣金凹槽内;
充电盖(2),所述充电盖(2)与所述固定支座(1)活动连接;
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设于所述固定支座(1)上,所述驱动件(3)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盖(2)由外向内翻转至车身钣金凹槽内以开启充电接口、或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盖(2)由内向外翻转以关闭充电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座(1)包括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固设于所述充电接口结构的车身钣金凹槽的侧壁上;
所述充电接口结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杆(4)和第一从动杆(5),所述第一驱动杆(4)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盖(2)上端铰接,所述第一从动杆(5)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盖(2)下端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座(1)还包括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对称固设于所述充电接口结构的车身钣金凹槽的另一侧壁上;
所述充电接口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杆(4)相同尺寸的第二驱动杆(6)和与所述第一从动杆(5)相同尺寸的第二从动杆(7),所述第二驱动杆(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和所述充电盖(2)铰接、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杆(4)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从动杆(7)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和所述充电盖(2)铰接、且与所述第一从动杆(5)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杆(5)和所述第二从动杆(7)均为呈预设弧形的杆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11)和第二固定板(12)的四角均设有安装通孔(11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3)为电动伸缩缸,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31)与所述第一驱动杆(4)铰接,所述电动伸缩缸的缸筒(32)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铰接;
当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31)伸出时,所述电动伸缩缸驱动所述充电盖(2)由内向外翻转以关闭充电接口;
当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31)缩回时,所述电动伸缩缸驱动所述充电盖(2)由外向内翻转以开启充电接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杆(4)上设有第一凸起球头(41),所述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球头(41)连接的第一球窝(31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设有第二凸起球头(13),所述电动伸缩缸的缸筒(3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球头(13)连接的第二球窝(321)。
9.一种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结构,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驱动件(3)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驱动件(3)驱动充电盖(2)由外向内翻转以开启充电接口、或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驱动件(3)驱动充电盖(2)由内向外翻转以关闭充电接口。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内翻式的充电接口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76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