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颅骨修复钛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024488.6 申请日: 2022-01-11
公开(公告)号: CN114504677B 公开(公告)日: 2023-03-10
发明(设计)人: 唐三;王喆;周雄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L27/06 分类号: A61L27/06;A61L27/34;A61L27/46;A61L27/54;A61L27/58;A61F2/28;B33Y30/00;B33Y70/00;B33Y70/10;B33Y80/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代理人: 韦汉
地址: 430206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湖高新***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打印 颅骨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颅骨修复钛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将待修复头部进行分析,得到颅骨缺损部位信息;根据颅骨缺损部位信息进行3D打印,得到钛网颅骨模型;将钛网颅骨模型加入多巴胺溶液中,得到聚多巴胺微球修饰钛网颅骨模型;将I型胶原蛋白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凝胶溶液;将羟基磷灰石和凝胶溶液进行混合,得到3D打印生物墨水;将3D打印生物墨水打印于聚多巴胺微球修饰钛网颅骨模型上,进行后处理,得到修复钛网。通过联合3D打印钛网与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引导组织再生层结合,可增加钛网材料表面粗糙度和生物活性,促进材料与骨的结合,促进细胞的粘附、增殖及诱导成骨,加速颅骨组织修复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颅骨修复钛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骨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继发性疾病。主要见于各种外伤和术后,例如电击伤、车祸伤、枪弹伤、颅骨恶性肿瘤切除、先天性畸形、去颅骨瓣减压术后等。原则上最大直径超过3cm以上的颅骨缺损需进行颅骨重建手术,当颅骨缺损超过3cm,就可以产生临床症状。成功的颅骨重建需满足3个要求:(1)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即大脑的保护;(2)颅脑与外界之间的屏障保护,即生物力学稳定;(3)维持头部正常穹窿状外形,即美学要求。

理想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满足下列特征:(1)获取方便;(2)生物相容性高;(3)能够完全匹配缺损部位和延展性好;(4)生物力学性能好,大脑屏障保护,抗外力;(5)具有诱导成骨潜能;(6)头颅影像检查兼容;(7)耐感染性。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颅骨修复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异体骨和人工材料。

自体骨修复是颅骨重建的金标准。自体骨组织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组织相容性,无免疫排斥反应,术后股外漏率低,但存在供区有限、塑形困难、增加二次创伤、移植骨具有较高的骨吸收率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

同种异体骨一般是经过特殊的灭菌处理,不会出现一般的传染病,无免疫原性。同种异体骨术后可与自体组织生物性结合,允许组织血管化和自体组织的长入重建。但术后的高感染率、移植骨吸收率以及宗教、伦理等因素限制了同种异体骨在颅骨缺损上的临床应用。

异种异体骨来源丰富,但免疫原性较强,临床上使用的冻干骨、煅烧骨和脱蛋白骨是将动物骨组织分别经过冻干、高温煅烧、辐照和脱钙等处理,去除了细胞,胶原等有机成分,保留了天然孔隙结构,消除了抗原性,但组织机械强度小,疏松易碎,力学强度差,降低了可塑性。

临床上常用的人工颅骨修复材料主要有羟基磷灰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醚醚酮和钛网等。

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植入体内后,钙和磷会游离出材料表面被身体组织吸收,并诱导新的骨组织生长。但羟基磷灰石在术后外力作用下易破碎,术后感染率高,此外羟基磷灰石在体内降解过快,通常用来修复颅骨钻孔留下的小面积骨缺损,大面积骨缺损需要辅以钛网固定。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轻、价格低、塑性强,可以根据骨缺损的形状即时塑形,并牢靠固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主要缺点是质地较脆,外力作用下易脆裂,术中固化的过程中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的热力损伤,术后感染和外露的概率较高。

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全芳香族半晶态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和稳定的化学特性,可以用高温蒸汽或伽马辐照消毒。聚醚醚酮可塑性强,其弹性、强度、隔热性、稳定性等方面都与自体颅骨相当,所以一般不会有排异反应。X射线可穿透,不具有磁性,在CT或MRI图像中无伪影,不影响患者术后影像学分析。但聚醚醚酮的熔点极高(玻璃化温度143℃,熔点达到343℃),使其加工极其困难。此外,单纯采用3D 打印制造的PEEK快速成形件材质疏松,机械性能达不到医用要求,PEEK个性化颅骨的手术费高昂,限制了其在个性化颅骨修复手术上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4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