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3655.5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雯璐;敬加强;曾霜;罗金华;郑天伦;陈虹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油气 循环 实验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所述高压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9),高压反应釜内有用于蜡沉积附着的冷指(15),冷指的温度由冷浴恒温水浴槽(6)控制,高压反应釜(9)内的温度由冷浴恒温水浴槽(1)控制,所述高压流动冷指实验装置还包括流体外循环系统,储液罐(4)内流体由离心泵(5)泵送至进液管(13),流体由进液管(13)进入高压反应釜后,流经排液管(22)返回储液罐(4),所述高压流动冷指实验装置还包括能够用于高压条件下取样的取样装置(10)、取样管(12)和可视窗(11)。该高压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能够实现高压及流体循环条件下的蜡沉积模拟实验及实验过程的可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油气储运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压循环冷指实验装置,还是一种高压循环冷指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能源之一,在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管道输送是石油资源长距离调配的一种普遍方式,如何保证管输安全并减少能耗损失仍是当下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我国油田所产原油多数为高含蜡原油,鉴于不同地区所产含蜡原油的差异性,蜡沉积的机理、实验装置和现场预测等研究得到了持续而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实验室装置的尺度结构无法真正模拟现场管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导致现有文献提供的数据无法充分发展为可靠的预测工具。目前已有不少研究常压实验装置,比如冷板实验、环道实验、冷指实验等,但这些都是一些常压单相实验装置,不能模拟研究高压低温环境下油气混输过程中的蜡沉积。研发一种高压混输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高压油气混输蜡沉积模拟实验装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该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和方法可实现高压环境下油气混输条件下的蜡沉积模拟实验以及可视化过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包括高压反应釜,高压反应釜内含有搅拌桨和冷指,冷指与冷浴恒温水浴槽相连,冷浴恒温水浴槽,用于控制冷指温度,搅拌桨与能够驱动搅拌桨转动的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高压循环冷指实验装置还包括用于高压反应釜内流体外循环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离心泵和储液罐组成,用于实现反应釜内含蜡油的外循环,所述高压循环冷指实验装置还包括能够在高压条件下取样的取样及可视化系统。
一种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方法,使用上述的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装置,该高压油气循环冷指实验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1、向高压反应釜注入含蜡原油和高压气体;
步骤2、打开驱动机构,在搅拌桨的搅拌下生成油气混合物;
步骤3、按照实验要求设定搅拌速率和离心泵转速,进行动态高压下的油气混合循环蜡沉积冷指实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不间断对流体样品取样,观察蜡晶状态;
步骤5、在该动态高压的油气混合物蜡沉积冷指实验完成后,对高压反应釜进行泄压,打开反应釜,取出冷指,对沉积在冷指表面的沉积物厚度、含蜡量等性质进行研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高压油气混输蜡沉积模拟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浴恒温水浴槽,2.高压气瓶,3.流量计,4.储液罐,5.离心泵,6.冷浴恒温水浴槽,7.驱动结构,8.高压釜盖,9.高压反应釜,10.取样装置,11.可视窗,12.取样管,13.进液管,14.循环水套,15.冷指,16.阀门,17.循环水套,18.水套外壁,19.保温层,20.搅拌桨,21.搅拌杆,22.排液管,23.旋拧阀,24.旋拧阀,25.旋拧阀,26.旋拧阀,27.旋拧阀,28.压力传感器,29.压力传感器,30.温度传感器,31.压力传感器,32.流量传感器,33.温度传感器,34.压力传感器,35.温度传感器,36.压力传感器,37.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36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运动模态机器人
- 下一篇:基于模型驱动的多核DSP自动存储分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