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减振限位功能的通舱管件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1753.5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吴乙万;汤宇;白鸿柏;任志英;邵一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F16L5/02;F16L51/02;F16L55/035;F16L55/04;B23K3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限位 功能 通舱管件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振限位功能的通舱管件及装配方法,包括通舱管段、套装在通舱管段上的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与舱壁连接固定,所述金属波纹管内腔与通舱管段之间填充金属橡胶内阻尼层,金属波纹管外包裹有金属橡胶包覆阻尼层;所述金属波纹管一段部设置有直管端,另一端部设置有内大外小的锥管端,锥管端外端与通舱管段焊接,所述直管端内壁沿轴向间隔固定安装两个限位金属橡胶环,通舱管件外壁沿轴向间隔固定安装两个限位环,限位环与金属橡胶环交错设置;本通舱管件的振动由金属橡胶内部线匝之间的滑动摩擦消耗,从而降低通舱管件的振动水平,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率,能够衰减系统管路内部振动和管内流体介质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缓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振限位功能的通舱管件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作为一种复杂的组合体结构,其噪声具有声源多、功率大、频段广、中低频为主的特点。人体若是长时间处于振动与噪声的环境下会引起不适的生理及心理反应;除此之外,振动与噪声会降低船体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管路系统是船舶结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机械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管路振动噪声是管壁产生的振动与管路内流体发出的声波耦合作用,共同传播至船舶的各个结构中产生的。管路振动已成为制约船舶减振降噪技术的主要原因。其中,穿舱管件是输送高温高压流体,经由舰船各舱室的传输部件,是船舶内部能量和动力传输的基础设施。一般情况下,舱壁与管件为直接焊接,属于刚性连接,振动会沿船体结构继续传播,故需在穿舱部分采取隔振措施,以满足船舶管路的减振降噪需求。
目前针对船舶通舱管件的减振设计形式大都采用外加套筒式结构,包含套筒、端盖、阻尼材料等部分组成。阻尼材料夹在套筒与管壁之间,套筒与舱壁用紧固螺栓连接,实现管路外侧添加阻尼材料的目的。但目前常使用的是橡胶材料,而通舱管件一般运行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橡胶材料在这种条件下容易发生老化,使用寿命低,可靠性差,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需附加冷却装置,结构复杂,较难达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具有减振限位功能的通舱管件及装配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具有减振限位功能的通舱管件,包括通舱管段、套装在通舱管段上的金属波纹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与舱壁连接固定,所述金属波纹管内腔与通舱管段之间填充金属橡胶内阻尼层,金属波纹管外包裹有金属橡胶包覆阻尼层;所述金属波纹管一段部设置有直管端,另一端部设置有内大外小的锥管端,锥管端外端与通舱管段焊接,所述直管端内壁沿轴向间隔固定安装两个限位金属橡胶环,通舱管件外壁沿轴向间隔固定安装两个限位环,限位环与金属橡胶环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直管端外周安装有连接环,直管端的外端部安装有限位端盖,限位端盖经螺钉与连接环锁固,连接环外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环经螺栓与舱壁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橡胶包覆阻尼层外周经钢丝绳捆绑在金属波纹管的外壁面,金属波纹管每一个波纹波谷处用一根钢丝绳约束,一根钢丝绳的两端通过卡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舱管段两端部均设置有端部法兰。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橡胶内阻尼层、金属橡胶包覆阻尼层均采用由304不锈钢丝制成的低密度、低刚度金属阻尼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通舱管段采用304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橡胶包覆阻尼层包含一块平板状金属橡胶;所述金属橡胶内阻尼层为空心圆柱金属橡胶,空心圆柱金属橡胶内壁贴合通舱管段,空心圆柱金属橡胶与波纹波峰之间的空腔由实心圆柱金属橡胶构件和实心球形金属橡胶构件进行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波纹管的内外壁面均喷涂二硫化钼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1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