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焊接用自补偿调节机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1751.6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慰兵;连剑明;卞永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卫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池 模组 焊接 补偿 调节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焊接用自补偿调节机构及方法,包括工作台和一侧设有测量座的焊枪机构,工作台沿焊枪机构的两侧连线方向滑移连接有用于支撑焊枪机构的支撑板,测量座一侧开设有固定放置待测电池三侧和待测电池一侧极端的通槽,测量座另一侧与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焊枪机构另一侧设有供支撑板缓冲或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弹性复位机构装于工作台的上端,工作台装有推动待测电池另一侧极端朝弹性复位机构方向平移的调节驱动组件,焊枪机构的后端设有阻止支撑板滑移的夹紧组件;本发明集自动且精准地检测待焊接电池宽度差值的功能和根据宽度差值自动调节焊枪位置功能于一体,具有焊枪机构定位精准度高、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焊接用自补偿调节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电池模组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电池模组的组成电池之间的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是由多个方形电池1纵向排列组合而成,相邻的方形电池1的极端之间通过焊接串联在一起;传统对方形电池1之间的焊接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手持焊枪对相邻电池之间的缝隙a进行焊接,然而,由于相邻电池之间的缝隙a的宽度值极小,人工手持焊枪通过肉眼难以精准的定位焊接,费时且费力,造成焊枪定位精准度低、焊接效率低、焊接质量差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现有的自动化焊接设备中也存在利用直线导轨或气缸等驱动机构直接驱动焊枪平移方式以实现自动调整焊枪位置,然而,由于上述驱动机构驱动焊枪机构移动距离是一定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或封装上的误差,以致同种方形电池1之间的宽度b存在偏差,因此,上述自动调整焊枪位置的方式仅适用于由理想标准尺寸的电池构成的电池模组的焊接,为保证焊枪定位精准度,还需根据对应的宽度差值对焊枪在电池宽度b的方向上进行补偿调节;发明人尝试使用CCD传感器做检测反馈并补偿调整焊枪位置的方法,驱动机构利用电池边界的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的差值(即宽度b的差值)以调整焊枪位置,但是,采用CCD传感器不仅成本高,还因电池之间排列密集,相邻电池之间的缝隙a的宽度值极小,CCD传感器检测到的图像模糊,边界不清楚,对比度不强,无法精准地判断每组相邻电池之间的宽度b的差值,因此,为提高焊接定位精准度,有必要提供电池模组焊接用的自补偿辅助机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焊接用自补偿调节机构,集自动且精准地检测待焊接电池宽度差值的功能和根据宽度差值自动调节焊枪位置功能于一体,具有焊枪机构定位精准度高、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电池模组焊接用自补偿调节机构,包括工作台和焊枪机构,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焊枪机构的两侧连线方向滑移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焊枪机构的支撑板,所述焊枪机构一侧设置有测量座,所述测量座一侧开设有用于固定放置待测电池三侧和待测电池一侧极端的通槽,所述测量座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焊枪机构另一侧设置有供所述支撑板缓冲或复位的弹性复位机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所述工作台安装有推动待测电池另一侧极端朝所述弹性复位机构方向平移的调节驱动组件,所述焊枪机构的后端设置有阻止所述支撑板滑移的夹紧组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压缩弹簧、导向柱和第一支座,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压缩弹簧内,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导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支座之间通过所述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开设有供所述导向柱另一端滑移的导向孔,所述焊枪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保证所述支撑板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复位阻挡组件。
进一步设置:所述复位阻挡组件包括阻挡柱和第二支座,所述阻挡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一侧接触,所述阻挡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阻挡柱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卫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卫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1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道机器人
- 下一篇:输送机皮带检测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