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器的综合测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0105.8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4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刘彦军;王亚京;包鹏赞;陈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陈如明 |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器 综合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的综合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功能自检测试和控制器功能测试、以及控制器在线升级。通过本方法能够完成控制器的全部测试的同时,实现控制器程序的在线升级。在保证控制器的封装性的前提下大量节省控制器测试时间,提高控制器的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器的综合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一个飞行系统的核心部件,控制器的功能和性能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控制器从生产到出厂之前会经过多次测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武器系统已高度集成化、模块化,控制器的单项分别测试耗时时间长、不易测试、且部分功能无法测试。使用单项测试还需人工进行测试工装的切换,浪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同时随着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不断对装配好的控制器内的程序进行升级,但现有方法均需对控制器进行拆解后方可升级。因此现在急需一种控制器综合测试方法,能够完成控制器的综合测试,并实现无需拆解控制器的在线升级功能,既保证了控制器的封装性,又提高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器综合测试方法,通过本方法能够完成控制器的全部测试的同时,实现控制器程序的在线升级。在保证控制器的封装性的前提下大量节省控制器测试时间,提高控制器的测试效率。本发明提出一种依次测量配电器全部功能及性能的综合测试方法,当测试发现控制器的性能或功能错误时,通过自动报警来提示测试人员控制器的具体故障功能及故障点,大大减少了测试人员排除故障的时间及切换测试工装的时间。同时双冗余数据存储,方便测试人员查询测试记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器的综合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有自检和控制器功能测试及在线升级(DSP在线升级)组成。每次系统启动后必须先进行功能自检测试,自检测试通过后方可进行功能测试。在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中,每项步骤(自检、测试和升级)中,均具有报警功能,对于具体故障点和功能进行实时反馈。
本发明中功能自检测试包括电阻测试功能自检、开入信号测试功能自检、开出信号测试功能自检、二次电源测试自检、弹测量测试功能自检、继电器漏电流功能自检、点火开出二极管测试功能自检和DSP在线升级功能自检。
进一步的DSP在线升级功能自检是通过本地选择升级程序,并向本地虚拟串口发送程序来模拟DSP自检功能。
本发明中,控制器的功能测试包括:电阻测试、开入信号测试、开出信号测试、二次电源测试、弹测量测试、继电器漏电流测试和点火开出二极管测试。
上述的自检测试和功能测试中,各测试的测试原理相同。
进一步的,在该方法中电阻测试分为两线制和四线制两种方法测量,大电阻(阻值大于1000Ω)采用两线制,小电阻采用四线制测量。
进一步的,在电阻测试时对被测电阻测量5次,排序取中间值,并循环10次,求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结果。
进一步的,开入信号测试和开出信号测试中,均分为有源触点和无源触点,有源触点直接接入光耦,通过检测光耦的高电平判断信号开出是否正常;无源触点需加28V电压后再接入光耦进行检测,同样通过光耦的高电平判断信号开出是否正常。
进一步的,在二次电源测试过程中,通过控制矩阵开关通断将被测控制器的二次电源电路接到数字万用表,实现二次电源测试。同时针对电流测量瞬时值过大,采用软件延时读取电流测量值,每隔100ms读取一个值,共读取三个值求取平均值作为电流值的最终值。
进一步的,在继电器漏电流测试过程中,通过将继电器漏电流测试电路与继电器并连组成测试电路,电源给继电器加电后开始测量漏电流,电流的测试方法为软件延时读取电流值,每隔100ms读取一个值,共读取三个值求取平均值作为电流值的最终值。
进一步的,点火开出二极管测试是通过控制矩阵开关和数字万用表实现测试。数字万用表读取被测二极管的峰值电流和稳定阻值,实现二极管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新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0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