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8369.X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孙禹;李丽;何晓龙;王浩;姜代旬;倪强;赵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G01N17/00;G01N3/60;G01N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车窗 密封胶 选型 评价 方法 | ||
1.一种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选胶粘剂类型,所述胶粘剂选择符合性能指标的低模量胶;
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粘接性能测试,将所述胶粘剂在不同类型的样板上各涂打多条胶条,并依次经过常温固化、泡水、60-100℃的高温、50-90℃、高于90%相对湿度的高温高湿、-60到-20℃的低温的试验环境,每个所述试验环境结束后剥离所述胶条测试,每个所述试验环境中的各胶条的总内聚破坏比例大于95%为合格;
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所述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包括紫外老化试验、高温疲劳振动试验、模拟酸雨浸泡试验、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试验中的至少一项,每个试验后测试并计算所述胶粘剂的拉伸剪切强度保持率;
对比各所述胶粘剂的性能差异,选择评价性能最优良、最稳定的胶粘剂类型作为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选所述胶粘剂类型时,根据所述胶粘剂的性能检测报告,选择拉伸剪切强度1.5~4.5Mpa,拉断伸长率200%~450%,23℃、50%相对湿度时的单面固化深度≥12mm/7d,表干时间≥10min,玻璃化转变温度≤-60℃的胶粘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包括聚氨酯胶、改性硅烷胶、有机硅胶中的至少一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粘接性能测试时,将初选出的每种所述胶粘剂在玻璃、铝合金、不锈钢、玻璃钢四种样板上各涂打三条宽度9-11mm,高度大于5mm,长度大于300mm的胶条,然后依次经过常温固化7天、泡水7天、60-100℃的高温1天、50-90℃且高于90%相对湿度的高温高湿7天、-60到-20℃的低温1天的试验环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环境依次为在23℃、50%相对湿度的环境固化7天;在23℃环境温度下放置水中浸泡7天后拿出室温调节2h;在80℃环境下放置1天立即检测,高温拿出后调节2h;在70℃、95%相对湿度的环境放置7天后拿出室温调节2h;-40℃低温放置1天五步连续试验环境,每个试验环境结束后进行胶条剥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初选的各所述胶粘剂进行人工加速老化性能测试时,将由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铝合金-玻璃、不锈钢-玻璃、玻璃钢-玻璃三种试样制备拉伸剪切试样,然后进行所述紫外老化试验、所述高温疲劳振动试验、所述模拟酸雨浸泡试验、所述高低温湿热交变老化试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紫外老化试验时,将由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铝合金-玻璃、不锈钢-玻璃、玻璃钢-玻璃三种试样制备拉伸剪切试样,使用工装对试样施加20%的应变,并分别进行8h干燥,紫外波长340nm,辐照度0.76±0.02W/m2×nm,黑板温度60±3℃,4h冷凝,黑板温度50±3℃的循环,每种试样均进行试验周期为1000h、1500h、2000h的三次试验,每个试验周期后测试并计算拉伸剪切强度保持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车窗密封胶选型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高温疲劳振动试验时,将由所述胶粘剂连接的铝合金-玻璃、不锈钢-玻璃、玻璃钢-玻璃三种试样制备拉伸剪切试样,且胶层厚度为4-6mm,在70℃下进行胶粘剂材料疲劳老化试验,试样振幅为1.0mm,频率30Hz,循环至少100万次,测试并计算老化前后拉伸剪切强度保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836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