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船舶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5259.8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董威;胡要武;骆伟;任程;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3/34 | 分类号: | B63B3/34;B63B3/32;B63B19/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王杰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船舶 强力 甲板 下舷侧大 开口 区域 强度 结构 型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船舶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该结构型式用于强力甲板下舷侧外板上设有大开口的钢质海船上;所述结构型式包括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及纵壁板骨架,所述纵壁板骨架设置于大开口区域肋位、位于舷侧外板内侧;所述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及纵壁板骨架均为纵骨架式,各骨架之间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横向强框架。本发明为提高钢质海船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在大开口区域设置了纵壁板,纵壁板骨架与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均设计为纵骨架式,各骨架间有效连接,形成横向强框架;通过优化设计各骨架构件尺寸,该结构型式可提高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体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钢质海船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
背景技术
由于总布置的需要,部分钢质海船需在强力甲板下舷侧外板上进行大开口,会导致舷侧外板降低向强力甲板传递的剪力,降低了强力甲板及其以下开口范围内的纵向连续构件对总纵强度的有效性。特别是如大开口位于船中0.4L范围内,大开口所处的区域需承受相对较大的总纵弯矩,给船的结构安全性会带来更大的挑战。
为解决大开口对船体梁总纵强度带来的风险,常规设计是对强力甲板进行加强,如强力甲板板加厚、甲板纵骨及纵桁构件尺寸增加。但是,此加强方式对提高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效果甚微,且需付出较大的重量代价。因此,需改变大开口区域内的船体结构的常规设计型式,提出一种新的结构型式,以提高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船舶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船舶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总纵强度的结构型式,该结构型式用于强力甲板下舷侧外板上设有大开口的钢质海船上;所述结构型式包括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及纵壁板骨架,其中,所述纵壁板骨架包括纵壁板,纵壁板设置于大开口区域肋位、位于舷侧外板内侧;所述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及纵壁板骨架均为纵骨架式,各骨架之间进行有效连接形成横向强框架。
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壁板骨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纵壁板上的纵壁纵骨和纵壁垂向竖桁。
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壁板位于舷侧外板内侧,且满足总布置的需求。
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壁板骨架为钢质焊接结构,所述纵壁纵骨为扁钢、球扁钢或角钢,所述纵壁垂向竖桁为T型材。
上述方案中,所述强力甲板骨架包括强力甲板以及安装于所述强力甲板上的甲板纵骨、甲板纵桁及甲板强横梁;所述甲板强横梁与所述纵壁垂向竖桁有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强力甲板骨架为钢质焊接结构,所述甲板纵骨为扁钢、球扁钢或角钢,所述甲板纵桁和甲板强横梁为T型材。
上述方案中,所述舷侧外板骨架包括舷侧外板以及安装于所述舷侧外板上的外板纵骨及外板加强纵桁,所述舷侧外板上设有舷侧大开口,所述外板加强纵桁设在舷侧大开口的上方,以与所述甲板强横梁有效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舷侧外板骨架为钢质焊接结构,所述外板纵骨为扁钢、球扁钢或角钢;所述外板加强纵桁为偏心T型材或扁钢,具体型式根据大开口的尺寸及容许空间确定。
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壁板为水密舱壁或非水密舱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为提高钢质海船强力甲板下舷侧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在大开口区域设置了纵壁板骨架,纵壁板骨架与强力甲板骨架、舷侧外板骨架均设计为纵骨架式,各骨架间有效连接,形成横向强框架。通过优化设计各骨架构件尺寸,该结构型式可提高大开口区域的船体梁总纵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52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