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蔗糖磷酸化酶的应用及利用其制备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0284.7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浩;徐海畅;齐昊乐;伍凌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P19/44;C12P19/18;C12N15/70;C12N11/04;C12N11/02;C12N11/14;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郑俊彦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蔗糖 磷酸化酶 应用 利用 制备 甘油 葡萄 糖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蔗糖磷酸化酶的应用及利用其制备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方法。所述蔗糖磷酸化酶为游离酶或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序列1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得到游离酶,用CS‑TPP@NF载体固定游离酶,得到固定化酶。以蔗糖、甘油为底物,在水或水溶液中进行催化反应,得到2‑α‑甘油葡萄糖苷。本发明中筛选出的蔗糖磷酸化酶催化活性高,在24 h内能够将蔗糖快速转化,转化率达到95%,2‑α‑甘油葡萄糖苷产量可达288.28 g/L。同时本发明的固定化酶副产物耐受性比游离酶高30%、可回收再利用,在水溶液中反应,降低生产成本,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蔗糖磷酸化酶生物的应用及利用其催化制备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蔗糖磷酸化酶转化法是将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表达,以蔗糖和甘油为底物,建立的一种酶促合成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方法。目前,利用这种方法生产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最高产量仅为122 g/L,并且都存在转化时间长、酶活低、稳定性差、缓冲液成本高等问题。不仅如此,副产物的产生一直是制约酶催化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利用蔗糖磷酸化酶催化合成2-α-甘油葡萄糖苷的过程中会产生果糖副产物。果糖的不断积累会严重影响蔗糖磷酸化酶的催化效率以及2-α-甘油葡萄糖苷的产量。因此蔗糖磷酸化酶的果糖耐受性问题也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因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蔗糖磷酸化酶稳定性差、不能重复利用的缺陷,已有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固定化手段来改善。目前,现有的蔗糖磷酸化酶大都通过交联酶聚集体进行固定化,此固定化方法侧重于蔗糖磷酸化酶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次数的提高,其他方面的改善并不明显。
因此,寻找一种酶活高的新型蔗糖磷酸化酶,并提高其稳定性、重复使用次数、果糖耐受性,在水溶液中催化合成2-α-甘油葡萄糖苷,具有极高的工业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溶液中催化合成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新型蔗糖磷酸化酶及其催化制备2-α-甘油葡萄糖苷的具体方法,该酶酶活高、催化效率快,同时果糖耐受性强、稳定性好、可多次回收再利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蔗糖磷酸化酶的应用,基因编码如序列1所述的蔗糖磷酸化酶在水或水溶液中催化蔗糖、甘油制备生成2-α-甘油葡萄糖苷。本发明通过与现存蔗糖磷酸化酶进行同源度比对,筛选出一种来自于长双歧杆菌的蔗糖磷酸化酶(SPase),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所述基因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得到蔗糖磷酸化酶。
所述基因工程手段为:首先利用PCR对基因进行扩增,而后采用酶切连接手段将其导入表达载体质粒PET28a,通过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蛋白表达。
本发明用于在水或水溶液中催化蔗糖、甘油制备生成2-α-甘油葡萄糖苷的酶可以是游离酶也可以是固定化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一种生物催化制备2-α-甘油葡萄糖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序列1导入大肠杆菌表达得到蔗糖磷酸化酶,将表达蔗糖磷酸化酶的大肠杆菌细胞用高压匀浆法破碎,得到含有蔗糖磷酸化酶的粗酶液;2)利用步骤1)得到的粗酶液在水中催化蔗糖、甘油生成2-α-甘油葡萄糖苷。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粗酶液中蔗糖磷酸化酶的浓度为1mg/mL~6 mg/mL。
进一步的,步骤2)的具体操作为:称量蔗糖、甘油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加入粗酶液,使去离子水中蔗糖磷酸化酶的浓度为0.5~1.5mg/mL;摇床催化反应后,加热灭活酶;催化反应的温度为30℃~ 50℃,时间为24h~ 48h,pH值为6~8;蔗糖在去离子水中的浓度为0.3~1.5M、 甘油在去离子水中的浓度1.8~2.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0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