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向跨多级神经示踪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9976.X | 申请日: | 202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鑫焱;宋一舸;李浩;张冰;李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85 | 分类号: | C12N15/85;C12N15/47;C12N15/65;A01K67/027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大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4 | 代理人: | 蔡沅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向 多级 神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向跨多级神经示踪方法,是构建能够表达狂犬病病毒G蛋白的转基因动物,再用失去G蛋白的缺陷型狂犬病病毒株感染转基因动物,利用转基因动物被感染的细胞为失去G蛋白的缺陷型狂犬病病毒株提供G蛋白,恢复感染传播活性,实现逆向跨多级神经示踪目的。该方法对神经元的标记效率和效果都更加优秀,相较于PRV神经元毒性更小、基因组长度更短、而且能感染灵长类动物,因此更有利于后续对神经元形态即功能的研究,更符合后续脑连接组研究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病毒进行神经示踪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G蛋白缺陷型狂犬病毒进行逆向跨多级神经示踪的方法。
背景技术
狂犬病(Rabies)是全世界已知最致命的神经性病毒性疾病之一。绝大部分病例的产生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狗咬伤以及美洲的蝙蝠咬伤离不开关系。不同亚种的狂犬病毒(Rabies Virus,以下简称为RV)导致的狂犬病表型有所差异,大致分为狂躁型狂犬病与瘫痪型狂犬病,被咬伤后根据RV亚种不同以及伤口大小,发病率也不尽相同,相同的是其发病后接近百分之一百的死亡率,全球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因狂犬病死亡。
RV归类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外壳呈弹状,有包膜包裹,核衣壳螺旋对称,内含负义单链RNA,编码5种病毒蛋白,分别为G蛋白(Glycoprotein,糖蛋白,以下简称为G蛋白),N蛋白(Nucleoprotein,核蛋白),P蛋白(Phosphoprotein,磷蛋白),M蛋白(Matrix protein,基质蛋白)和L蛋白(Large protein,大蛋白,本质是RNA导向的RNA聚合酶)。其中G蛋白与RV的感染与传播息息相关,在失去G蛋白的情况下,RV无法形成感染性病毒颗粒,也无法感染与传播,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G蛋白也定义了RV的感染与传播特性。不同亚种的RV携带的G蛋白的序列与特性不尽相同,在神经系统中的感染与传播效率也有所不同。根据RV的致死与否,RV目前的亚株又被分为不致死的疫苗株以及致死的街毒株。相对来说,街毒株G蛋白的感染与传播效率强于疫苗株,以实验室常用的街毒株以及疫苗株来说,作为街毒株的CVS株G蛋白的感染与传播效率就要显著强于作为疫苗株的SAD株G蛋白。
目前RV因为其嗜神经以及失去G蛋白后没有感染与传播能力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环路标记上。神经系统的环路标记根据其电信号的传播方向分为两大类,一个是顺着电信号方向传播的顺向神经示踪标记,另一个是逆着电信号方向传播的逆向神经示踪标记。根据其跨神经元级数的标记模式,又被分为点对点精准标记的跨单级神经示踪标记,以及接连不断感染,并标记所有感染神经元的跨多级神经示踪标记。可以说RV是目前最为成功的逆向跨单级神经示踪病毒工具之一。其做法是将RV基因组上的G蛋白基因敲除之后,原位添加了一个GFP(绿色荧光蛋白,以下简称GFP)基因用于表达GFP,从而对它感染上的神经元进行绿色荧光标记,人为控制这个被感染的神经元A为RV提供G蛋白,就可以让RV完成生活周期跨一级出去,利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行感染,感染所有和这个神经元A有关系的神经元B并进行标记,而神经元B不能为RV提供G蛋白,这样RV的感染和传播就会到此为止,一轮标记流程下来就只会标记神经元A和所有与神经元A相关的神经元B。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来观察被绿色荧光标记的神经元,从而对大脑以及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进行研究。
之所以要敲除掉G蛋白基因,一是由于携带G蛋白基因的RV可以完成它完整的病毒感染生活周期,这样就和感染狂犬病毒没有任何区别,有相当程度的生物安全危险性。二是由于实验目标的需要,即对脑内神经环路的研究需要相对精准的点对点关系,如果一个病毒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不断地感染复制,那么当我们观察时,根本无法判断这些后续被RV感染和标记的神经元究竟是不是和所要研究的目标脑区有着直接联系,这种跨多级的标记方式并不是脑内研究的主流需求,所以RV作为神经示踪工具使用时,基因组里基本都是没有G蛋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9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