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9074.6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3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波;刘健峰;陆伟刚;陆林广;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7/20 | 分类号: | E02B7/20;E03B5/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结合 沉降 导流 | ||
1.一种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包括长直体段、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长直体段拼接形成Y形结构;所述Y形沉降式导流墩布置于闸站结合中水闸和泵站的联结处,所述长直体段与水闸和泵站联结处的闸墩相连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位于水闸侧,所述第二圆弧体段位于泵站侧;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底部的液压式升降台支撑,泵站单独运行时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二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水闸单独运行时控制液压式升降台将第一圆弧体段下沉于水闸和泵站基础之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均由两段圆弧体平顺联结构成,所述长直体段的末端两侧分别接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上游侧末端竖直面与水流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上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和55°;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的下游侧圆弧体的弧半径均为24m,圆心角分别为45°和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直体段与泵站前池和水闸的基础底板整体浇筑。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由多台液压式升降台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式升降台包括基座(5)、液压缸(6)、伸缩杆(8)以及支撑台(12);所述液压缸(6)布置于基座(5)上,伸缩杆(8)与液压缸(6)连接,支撑台(12)连接在伸缩杆(8)的顶端;所述液压式升降台的周侧设有环状导轨(11),所述支撑台(12)通过圆周上的传动块(10)连接环状导轨(11);所述液压缸(6)的上端面(9)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台(12)下降位置的第一传感器(14),所述环状导轨(11)上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支撑台(12)上升位置的第二传感器(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体段和第二圆弧体段分别四台液压式升降台支撑,并沿顺水流方向分别布置于上游侧圆弧体的上游侧末端下方、上游侧圆弧体中心下方、上游侧圆弧体的下游侧末端下方、下游侧圆弧体的下游侧末端下方;所述第一圆弧体段的四台液压式升降台布置于泵站前池基础下方,所述第二圆弧体段的四台液压式升降台布置于水闸底板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闸站结合的Y形沉降式导流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导轨(11)上部设有扇形的卡槽(16),卡槽(16)内壁上连接有弹簧(17);所述第二传感器(15)为扇形,扇形的第二传感器(15)能够绕下部的连接点转动,侧面与所述弹簧(17)连接;当所述支撑台(12)上升到第二传感器(15)位置时,所述第二传感器(15)受到支撑台(12)的挤压而嵌入所述卡槽(1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0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