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6554.7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3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倪达;吴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圆幂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26 | 分类号: | F15B1/26;F15B21/044;F15B19/00;F15B20/00;F16K31/06;B66C13/20;G01F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30 | 代理人: | 许兰;姜波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翻转 油箱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包括顶板、底板和侧板;
吸油口,设于所述底板,所述吸油口与所述箱体连通;
回油口,设于所述顶板,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箱体连通;
第一空气过滤器,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通过常开电磁球阀与箱体内油液上方的空气连通,所述常开电磁球阀上并联有第一常闭手动球阀;
第二空气过滤器,设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通过常闭电磁球阀与箱体内油液上方的空气连通,所述常闭电磁球阀上并联有第二常闭手动球阀;
检测组件,包括设于同一侧板上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以及设于底板上的第三液位传感器,该侧板较与其相对设置的另一侧板更靠近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较第二液位传感器更靠近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三液位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在检测到箱体内油液的液位上升至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时,生成常开电磁球阀关闭信号和常闭电磁球阀开启信号,所述常开电磁球阀关闭信号触发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常开电磁球阀,所述常闭电磁球阀开启信号触发所述控制器开启所述常闭电磁球阀;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在注油过程中检测到箱体内油液的液位上升至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时,生成注油停止信号,所述注油停止信号触发所述控制器关闭油泵,停止对箱体注油;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在箱体翻转结束后检测到箱体内油液的液位低于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时,生成停机信号,所述停机信号触发所述控制器控制系统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位于所述顶板的中央,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对称设置于所述回油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口位于所述底板的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翻转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和所述吸油口之间。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翻转油箱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内充有油液,初始静置状态下,油液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且低于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第二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均保持在箱体的无油液区域,第一液位传感器生成常开电磁球阀开启信号和常闭电磁球阀关闭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开电磁球阀打开,同时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闭电磁球阀关闭,箱体的无油液区域通过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同外界大气连通;
箱体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翻转,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浸没在油液中,仅第二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保持在箱体的无油液区域,第一液位传感器生成常开电磁球阀关闭信号和常闭电磁球阀开启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开电磁球阀关闭,同时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闭电磁球阀打开,箱体的无油液区域通过第二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同外界大气连通;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未浸没在油液中,仅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保持在箱体的无油液区域,或者,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未浸没在油液中,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第二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均保持在箱体的无油液区域时,第一液位传感器生成常开电磁球阀开启信号和常闭电磁球阀关闭信号,所述控制器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开电磁球阀打开,同时控制位于箱体顶板的常闭电磁球阀关闭,箱体的无油液区域通过第一空气过滤器与箱体的通气孔同外界大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圆幂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圆幂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55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