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试剂盒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06213.X | 申请日: | 2022-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清;李彦茹;丁敏;吕文静;朱阳;宋紫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检测 尿液 胆汁 试剂盒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所采用的电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的总胆汁酸试剂盒包含试剂:磷酸盐缓冲溶液、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SD)、氧化型辅酶Ⅰ(NAD+)、三联吡啶钌(Ru(bpy)32+)和丝网印刷电极。所述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试剂盒采用丝网印刷电极结合I‑t曲线,根据电化学响应信号与待测物浓度的对数呈线性的关系,实现尿液中总胆汁酸的快速定量检测。所述电化学检测试剂盒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能实现尿液中总胆汁酸含量的快速定量检测,为无创实时监测肝胆疾病提供一种新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检测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胆汁酸是一类24碳胆烷酸,以胆固醇为原料、在肝脏中合成。胆汁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不仅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激活多种受体,介导多种信号调节通路,在人体的葡萄糖、脂肪、自身代谢及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可引起胆汁酸合成及排泄障碍,胆汁酸的合成明显减少。肝细胞摄取胆汁酸功能障碍,使胆汁酸从血中的清除速率减慢,导致血液和尿液中的胆汁酸含量增高。血清胆汁酸是临床生化常规检测项目,其浓度变化可敏感地反映肝脏功能。研究表明尿液胆汁酸与血清胆汁酸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由于尿液标本无需有创操作即可获得,因此,尿液胆汁酸可以代替血清胆汁酸作为无创、实时监测肝胆疾病的指标。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酶循环法测定总胆汁酸,其原理是胆汁酸在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SD)和Thio-NAD+作用下生成3α-酮类固醇及Thio-NADH。新生成的3α-酮类固醇在3α-HSD及NADH的作用下生成胆汁酸及NAD+。这样,微量胆汁酸检测信号在多次酶循环过程中被放大,同时使生成的Thio-NADH扩增,通过测定Thio-NADH的吸光度值变化可求得胆汁酸含量。该方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但其检测灵敏度在μmol/L级,尚有待提高,且用于检测的专用仪器价格昂贵、体积较大。
电化学分析法是根据待测物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通过电流、电位和电阻等参数与待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对待测物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用电化学法测定尿液总胆汁酸具有如下优点:操作简便、可移动性强、检测速度快、试剂盒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的尿液总胆汁酸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电化学法检测尿液总胆汁酸试剂盒的原理为:在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的工作电极表面加入含有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SD)、氧化型辅酶Ⅰ(NAD+)和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磷酸盐缓冲液。再施加一定的氧化恒电位,溶液中的Ru(bpy)32+在电极表面被氧化为Ru(bpy)33+,待基线稳定后加入待测尿液样本,3α-HSD特异性催化尿液中的胆汁酸生成3α-酮类固醇和NADH。NADH在电极表面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NAD+,同时Ru(bpy)33+被还原成Ru(bpy)32+。一定电位条件下,Ru(bpy)32+在电极表面再次被氧化为Ru(bpy)33+,从而产生电化学信号,故能在I-t曲线上对尿液中总胆汁酸含量进行间接电化学定量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